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千里的邀约——湖北中医药大学赴延安“招生”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跨越千里的邀约——湖北中医药大学赴延安“招生”记

来源:湖北日报2023-03-31 08:56

  “我最崇拜的人是李时珍,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将来我想学药剂专业。”

  去年10月,在陕西延安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与延安中学师生交流时,该校高一(2)班杨子悦、周燚两位同学这样对总书记说。

  3月29日,湖北中医药大学专程“组团”来到延安。这些来自李时珍家乡的中医人,向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发出理想与信念的诚挚邀约。

  播撒中医的种子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我会先疏散人群,让空气流通,再拨打120。”

  “很好,但我是中医,我的选择会和大家不一样,120到现场需要一定时间,但我可以立即出手。”

  在延安中学高一(2)班,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章程鹏以自己在地铁上针灸救人的故事为例,生动幽默地为同学们讲述了什么是中医、中医的作用和意义、李时珍的精神是如何激励着大家,鼓励学生们做像李时珍那样的好医生。他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做五禽戏,用实际体验告诉孩子们张仲景所说的“中以保身长全”的意思。章程鹏的讲述,引得学生们笑声、惊呼声、掌声不断。

  当72岁的老教授、知名中医王绪前上台,说“我现在仍然一周工作七天”时,学生们报以热烈掌声。“中医大有所为,不需要过多仪器,就能诊断出疾病;中医职业有用武之地,就业既可以依托医院,也可自己独立创业,只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能干出一番事业。”他结合数十年的行医经历,充满激情地讲解,让学生们或托腮思考,或轻声赞叹,或掌声雷动。

  “哪位同学想来试试扎针?”副教授许辛寅话音刚落,两位学生立刻举手示意。许辛寅是针灸专家,他现场用针灸为同学们解决头疼等毛病,“花式表演”加上深入浅出的中医原理讲解,让学生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讲台上。

  “欢迎大家到李时珍故里,读湖北中医药大学。”专家、老师向孩子们发出深情邀约。

  “太神奇了!回去我就关注老师的抖音号!”“改变了我对中医的看法!”“老师们的精神太让人感动了!”学生们纷纷说。

  “这次来,希望把中医的理念和精神传播得更广,让更多孩子更了解中医,为中医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湖北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两地精神碰撞交融

  相隔千里的两地,因学生的中医理想产生联系,更因有着相同内涵的精神产生碰撞交融。

  建校于1938年的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毛泽东曾为学校题词“光明在前”,周恩来题词“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成为该校的校训。如今,延安中学已发展成为省重点中学,有学生6000余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始终激励着全校师生。

  为何想成为李时珍那样的人?杨子悦说:“我看过李时珍的故事,他的精神打动了我,所以想做他那样的人,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原来,杨子悦的爷爷因癌症去世,这让她立志将来当医生。

  想学药剂专业的周燚,也是因为家人而有了这样的心愿。他的二奶奶患病后需要一种特效药,但很难买到,没能延续生命,“我还受学化学的妈妈的影响,所以对药剂学产生了兴趣,希望能成为一生的事业。”

  在湖北,李时珍的“求真求实、精勤博极”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精神,为全体师生提供精神养分。

  83岁的国医大师凃晋文在给两位高中生的信中写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将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如果通过你们,能将我所学继承下去,用真才实学去建设我们的国家,用仁心仁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于你们于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欢迎来美丽的荆楚大地、李时珍故里——湖北,读中医药大学。我愿做你们的导师,引领你们成长,一起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民、全人类。”

  杨子悦读完信后,感动地说:“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很高,我一定不负期望,努力学习,实现理想,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刘钰涵)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