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民主改革开启西藏走向现代化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民主改革开启西藏走向现代化

来源:经济日报2023-03-29 16:38

  今年的3月28日,是西藏进行民主改革64周年纪念日。64年来西藏发展进步的事实充分表明,民主改革是开启西藏走向现代化之门的伟大之举。

  封建农奴制度成为西藏走向现代化的制度羁绊

  从公元10世纪开始,西藏逐渐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近代以来,其腐朽性、反动性日益显现。民主改革前,经济上,占总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占有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80%至90%的农奴欠债,生产关系严重羁绊生产力发展。农奴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政治上,三大领主垄断了政治权利,掌握着对农奴的生杀大权,广大农奴毫无地位和权利可言。当时的民谚说:“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纵有生命和身体,却没有做主的权利。”精神上,藏传佛教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发展。在三大领主统治下,西藏极度贫穷落后,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广大农奴挣扎在死亡线上,封建农奴制度已成为西藏发展进步的体系性制度羁绊,扼杀了西藏走向现代化的一切可能。

  民主改革让百万农奴翻身作主人

  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人民政权和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生产关系,百万农奴翻身作主人。这一历史性变革彻底破除了西藏走向现代化的体系性制度羁绊,广大人民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在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西藏逐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此后与全国一道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制度条件。从民主改革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西藏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与全国一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央支持、全国支援下,经过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根本性变革,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个创建”开启西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0年8月,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央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考察,为建设“团结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把舵定向,战略擘画。

  2021年11月,西藏自治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明确提出着力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上,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四个创建”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西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引领性实践。虽受新冠疫情巨大困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32.64亿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09元,学校供暖全覆盖……“四个创建”取得显著成就。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人权事业,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保护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各族群众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有力保障,政治权利、受教育权、信仰自由权等各项人权得到全面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正有力推动着西藏的全面发展进步。

  教育是西藏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旧西藏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占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现在西藏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各族人民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实行15年公费教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双语教学体系,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兴办,有效地克服了西藏地广人稀、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等难题,极大地便利了农牧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就学,使他们切实享有了更高质量的教育,在西藏不存在孩子们因出不起学费、交通不便等上不了学的问题。笔者在农牧区多所中小学校调研时看到,教学用上了数字化设备,宿舍宽敞整洁,食堂里糌粑、牛奶等一应俱全。这些是对“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好诠释。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幼托、交通、饮水、用电、住房、环境等方面的成就,也都令人惊叹。可以想见,随着“四个创建”的不断推进,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西藏将绽放在雪域高原。

  (作者:徐文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