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民主改革开启西藏走向现代化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民主改革开启西藏走向现代化

来源:经济日报2023-03-29 16:38

  今年的3月28日,是西藏进行民主改革64周年纪念日。64年来西藏发展进步的事实充分表明,民主改革是开启西藏走向现代化之门的伟大之举。

  封建农奴制度成为西藏走向现代化的制度羁绊

  从公元10世纪开始,西藏逐渐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近代以来,其腐朽性、反动性日益显现。民主改革前,经济上,占总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占有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80%至90%的农奴欠债,生产关系严重羁绊生产力发展。农奴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政治上,三大领主垄断了政治权利,掌握着对农奴的生杀大权,广大农奴毫无地位和权利可言。当时的民谚说:“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纵有生命和身体,却没有做主的权利。”精神上,藏传佛教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发展。在三大领主统治下,西藏极度贫穷落后,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广大农奴挣扎在死亡线上,封建农奴制度已成为西藏发展进步的体系性制度羁绊,扼杀了西藏走向现代化的一切可能。

  民主改革让百万农奴翻身作主人

  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人民政权和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生产关系,百万农奴翻身作主人。这一历史性变革彻底破除了西藏走向现代化的体系性制度羁绊,广大人民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在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西藏逐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此后与全国一道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制度条件。从民主改革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西藏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与全国一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央支持、全国支援下,经过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根本性变革,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个创建”开启西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0年8月,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央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考察,为建设“团结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把舵定向,战略擘画。

  2021年11月,西藏自治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明确提出着力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上,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四个创建”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西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引领性实践。虽受新冠疫情巨大困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32.64亿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09元,学校供暖全覆盖……“四个创建”取得显著成就。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人权事业,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保护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各族群众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有力保障,政治权利、受教育权、信仰自由权等各项人权得到全面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正有力推动着西藏的全面发展进步。

  教育是西藏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旧西藏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占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现在西藏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各族人民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实行15年公费教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双语教学体系,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兴办,有效地克服了西藏地广人稀、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等难题,极大地便利了农牧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就学,使他们切实享有了更高质量的教育,在西藏不存在孩子们因出不起学费、交通不便等上不了学的问题。笔者在农牧区多所中小学校调研时看到,教学用上了数字化设备,宿舍宽敞整洁,食堂里糌粑、牛奶等一应俱全。这些是对“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好诠释。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幼托、交通、饮水、用电、住房、环境等方面的成就,也都令人惊叹。可以想见,随着“四个创建”的不断推进,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西藏将绽放在雪域高原。

  (作者:徐文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创新开拓共建"一带一路"新空间

  • “环俄世界”俄罗斯文化节在沪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