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郑忠华消防救援站:扛起英雄旗帜 书写蓝焰荣光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扛起英雄旗帜 书写蓝焰荣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3-15 20:48

  忠华突击队队员在互相加油鼓劲。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供图

  中新网三明3月15日电 (陈睿 罗超旻温北尧)近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的郑忠华消防救援站荣立国家消防救援局“集体二等功”表彰。

  一个消防站连着一方水土,一方水土传承一种精神。19年光阴荏苒,一任任郑忠华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以“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为精神坐标,勇毅向前,让忠华精神成为全国消防队伍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忠华突击队在救援现场。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供图

  你是我的英雄梦

  将乐人杰地灵,古有李寄斩蛇,今有忠华救人,是一片孕育为民赤子之心的热土。郑忠华,生前是将乐县消防大队一中队一班班长,2004年7月7日为救被洪水围困的六名群众而英勇牺牲。

  “我从小住在将乐水南,听着忠华故事长大,消防员英勇无畏的崇高形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7岁大的张翔,带着稚气未脱的童音,坚定地对母亲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成为像郑忠华叔叔那样的英雄。”

  2019年5月,22岁的张翔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从空军部队退役后,二次入伍加入了郑忠华烈士生前战斗的队伍,成为“为人民赴汤蹈火”的追梦人。他现为将乐郑忠华消防救援站三级消防士、特勤班副班长。

  作为消防转隶后招录的首批消防员,他入队短短4年,凭借一身过硬本领,在一次次灭火救援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勇气胆识和精湛技能科学处置,化险为夷,被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队记三等功2次、嘉奖2次,还荣获了“青年岗位能手”“青年五四奖章”“最美消防员”等荣誉。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水域救援突击队。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供图

  消防“百夫长”守平安

  当好忠华传人,弘扬好忠华精神,已成为这支英雄团队的共识。为助力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4月21日,“忠华百夫长”乡村治理机制在将乐县常口村率先推行。

  “爷爷,家里的门窗记得关好,注意别让小鸟再回开关旁边筑巢……”在路过村头75岁的王大爷家时,张翔刻意停下脚步,用本地话悉心叮嘱。

  3月6日一大早,张翔和黄绍鹏、唐福禧一行3人来到离城4公里外的乾滩村,用本地方言向村里老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乾滩村有26户人家,年轻人和小孩都在县城打工或读书,家中以老人独处居多,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我自救能力较差。自2022年4月“忠华百夫长”农村消防工作在将乐启动后,作为这个村的“百夫长”,张翔和战友们经常入进村入户,在当地干部协助下第一时间组建“百夫微信群”,对村里老旧住宅、弱势群体等基础数据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队员正在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供图

  赓续忠华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每年开学季,位于救援站内的郑忠华事迹陈列馆都会迎来一批批前来开展爱国主题教育的学生,通过参观学习,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忠华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如今,郑忠华烈士生前生活、战斗过的消防站旧址,已经改建成为郑忠华烈士纪念与教育基地和忠华主题公园。“今年,我们将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铜像、营房、景观、宣传设施等进行升级改建,完善园区设施,准备将这个具有现代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升级成集党性教育、爱国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政治指导员胡闽强说。

  为民理念“种”上墙,忠华基因“植”于心。为激发全体队员对忠华精神的学习热情,郑忠华消防救援站充分利用空间,在走廊、楼梯等墙面精心打造了文化墙。

  郑忠华消防救援站——这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队伍,接过英雄的旗帜,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言,在为民服务的青春赛道上奋进,续写新的荣光。(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