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副馆长、讲解员杨晓璐:“讲好红色故事是我的终生课题”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副馆长、讲解员杨晓璐:“讲好红色故事是我的终生课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02-02 09:17

  本报驻安徽实习记者 孔令晖

  2009年,当杨晓璐考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成为一名讲解员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踏上博物馆高耸的台阶,步履有点沉重,我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吗?”杨晓璐向记者倾诉当时的心境:虽然生长在当地,但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也只是书本上的片段记忆,当她成为讲解员变成红色文化和精神传播者时,内心的崇敬之情快速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9年,洪学智将军纪念馆正值筹备开馆,杨晓璐有幸成为该馆的第一批讲解员。这段时间,杨晓璐的用心和勤奋开始为她日后成为优秀讲解员积蓄力量。两个多月的筹备时间里,工人忙碌装潢布展,她就在后面跟着,蹲在地上对着图片资料,搜集记录学习整理,现场噪音刺耳锯末横飞,但她浑然不知,没等布展结束,她已经将展出资料熟背于心。“当纪念馆筹备完毕,展馆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心中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一下子立体起来了,内心的热爱也被瞬间激发出来。”杨晓璐激动地回忆说,2009年5月6日,洪学智将军纪念馆第一次面向观众开放,现场讲解一点都不紧张,反而心里面多了一份踏实。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宣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终生学习的课题。”杨晓璐为了这份初心与使命,注重钻研,每天坚持学习历史知识2个小时以上,及时把最新学习内容补充到讲解内容中去。一场讲解近3万字的讲稿,需要一个半小时,最高峰时,她一天要连讲7场。截至目前,她本人已累计完成重要政务讲解近500场,接待社会团体近1万场,累计服务观众近10万人次。

  勤奋与坚持让杨晓璐迎来了终生难忘的时刻。2016年4月24日,细雨绵绵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金寨。在红军广场,总书记向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当我知道我要为总书记现场讲解的时候,内心激动不已。场外人山人海,大家鼓掌欢呼,当我透过展厅房间玻璃看见总书记的那一刻,内心突然就变得温暖踏实。”杨晓璐清晰地记得,从蒋光慈到金刚台妇女排,再到革命烈士留下的老枪、草鞋等文物,总书记都十分感兴趣,在参观过程中看得特别仔细。

  从那以后,杨晓璐对红色文化和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2018年她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告诉记者,讲红色革命史,第一是要讲政治,革命史非常严肃,必须基于历史事实,不能有丝毫差错。除此之外,还要懂理论,要做好政策理论的不断学习,日学日新,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每一天都要有新的知识储备。“每当疲惫的时候,想到总书记对革命历史的关心,我的内心都会涌现出更强的力量。”杨晓璐说。

  14年的讲解历程,杨晓璐见证了太多感人瞬间,也让她明白,博物馆不是冰冷的建筑,讲解也不是照本宣科,真正的传播是情感的共鸣。5年前,杨晓璐在对一批观众讲解抗美援朝英雄方子翼的英雄事迹时,余光里看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默默地在旁边观看着,突然,这位老者听到杨晓璐说出方子翼的名字时,他激动地说:“这是我的老师长啊!”现场瞬间安静了,大家将目光投向了这位老者,突然掌声雷动,大家用掌声感谢面前的这位老英雄。杨晓璐当时热泪盈眶。“红色文化和精神传承的内涵是什么,那一刻我找到了答案。”杨晓璐说。

  2022年11月,杨晓璐带着同事们来到金寨县全军乡中心小学,给山里面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文化课,他们结合虎年,带来了抗战老虎团的故事,还有一位属虎的金寨籍女红军负伤翻越雪山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案例喜闻乐见,让小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杨晓璐将这种形式称之为“红色课堂”。

  近几年来,将红色文化传播从博物馆向乡村偏远地区延伸,成为杨晓璐和同事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虽然现在基础条件改善,但山里面的孩子进博物馆的机会依然相对较少。”为此,杨晓璐和同事们精心设计课程,主动去找孩子们,把“红色课堂”搬进校园。据了解,他们为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累计近30场次。“未来,我们会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将红色文化进校园的着力点更多地向乡村延伸,努力成为金寨红色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承者,以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杨晓璐说。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