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春节防疫提示 专家建议共同预防新冠与流感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春节防疫提示 专家建议共同预防新冠与流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1-17 09:25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春节防疫提示 专家建议共同预防新冠与流感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春节假期临近,中国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假期出行、返乡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与此同时,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相关专家指出,所有人群都是新冠病毒和流感的易感人群,要共同预防这两种呼吸道传染病。

  中疾控发布全国疫情信息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不再每日发布疫情信息,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其网站上定期发布,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且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

  1月15日,中疾控网站公布了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3年1月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冠病毒感染现有住院病例127万例,现有重症(含危重症)10401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7357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96661例。

  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死亡54435例。

  中疾控网站同步公布了疫苗接种情况。截至2023年1月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763.8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1009.6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30.2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585.5万人。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675.0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54.2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2998.5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19144.5万人。

  共同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

  去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新冠与流感共同流行的局面。在2023年1月1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都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二者临床表现相似,包括发热、全身酸痛和呼吸道症状。

  她也指出,所有人群都是新冠病毒和流感的易感人群。老年人群是新冠和流感感染后出现高危的重点人群,也是防护的重点人群。

  李燕明介绍说,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类似,都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防护手段也类似,主要包括外出时、去人多和密闭空间时佩戴口罩,注意清洁双手、多通风。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都是疫苗有效的疾病,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这位专家表示,目前正值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较大,会增加感染风险。提醒公众,要对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这两种呼吸道传染病做到共同预防、科学防护,让大家过一个平安春节。

  多地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春运已经开始,春节假期临近,近期多地疾控中心围绕过年返乡、远途出行、节日防疫等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北京市疾控中心11日发布春运健康提示指出,返乡初期,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尽量避免接触家里的老人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减少聚餐聚会,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多饮水、对症治疗,如病情发展及时就医。

  河北省疾控中心16日发布春节防疫健康提示表示,如果已经出现不适症状,新冠抗原检测阳性,应居家治疗,不要外出,尽可能减少与家人的接触,不接待亲友探访,不要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免疫力较低的特殊人群接触。

  湖北省疾控中心在13日发布的健康提示中也提到,返乡前要准备口罩、手消防护用品及干湿消毒纸巾,抗原检测试剂、常用药品等。还没有感染或正在感染尚未康复的人群,不建议远途旅行;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尽量不安排远行。

  关于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四川省疾控中心13日发布健康提示,提倡不组织、不参与棋牌麻将等聚集性活动,红白喜事尽量简办;不到有阳性病例或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人员的家庭探访,有阳性病例或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人员的家庭也不要探亲访友。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