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石窝成桑田 云南西畴三光村的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石窝成桑田 云南西畴三光村的蝶变

来源:科技日报2023-01-13 09:45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冬日暖阳下,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三光片区,千山耸翠,山间平畴如锦缎相连。猕猴桃、万寿菊、柑橘、油桃种植基地规模已具。

  这几天,村头田间,人们忙碌中依旧劲头十足。新鲜的猕猴桃、金黄的小黄姜……精拣精选,妥善分装,一辆辆大车,奔向远方的大市场。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从前,11个自然村寨组成,居住着汉、壮、苗、彝等民族750户3077人三光片区,曾是极度贫困的石漠化之地。

  近三十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各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钢钎铁锤齐飞舞,以“西畴精神”,铺展出一幅“敢治石窝成桑田”的恢宏画卷。

  着眼“绿色”脱贫,石漠化治理出奇迹

  “三光三光,树林全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在三光,曾流传着令人伤心的顺口溜。

  多依坪村的夏应书,今年70岁。以前,他家有20亩石旮旯地。

  “说起以前确实苦!石旮旯里东一棵苞谷、西一撮麦苗,土层浅,没有水,长出的庄稼只当糠!”夏应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13年,西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三光片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封山育林1.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800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一下子提升到61%。

  三光人还在山腰“系带子”,退耕还林547.3亩,种植核桃、油桃、柑橘3800多亩;在山脚“搭台子”,科学整治石漠化,将山脚石旮旯地建成保土、保水、保肥“三保”台地,打造4600亩的“石漠梯田”。老夏家的地,一下子“变”成44亩。

  2016年,西畴县引进农业开发龙头企业,实施深度产业开发。老夏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把地流转给公司,还拥有相应的股份。

  “刚来时,在这里种猕猴桃难度不小。”文山浩弘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陈登贵指着身后的5000亩基地说,他们带着种苗和技术来到三光,耐心试种,选出最适宜的品种。5年多来,已经形成3大系列、10大品种,销路看好。

  经过5年培育,已有2400亩猕猴桃树进入了盛果期,2022年产量达到600吨。公司还建起养殖场,养了1000头牛,牛粪发酵后就是天然有机肥。

  老夏的老伴和儿媳都在公司做工,年工资收入超过7万元。他还种了3亩黄姜,2022年收了近8000斤。“地边收购,每斤价格至少2块,也是一笔收入。”夏应书笑着说,如今路通水通电通,他还养了猪、鸡,儿子在外面做工,日子今非昔比。

  “原本一年到头在石旮旯里刨食、年人均收入几百元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和股东,彻底撕掉了贫困的标签。”西畴县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有装告诉记者,截至10月份,2022年三光村委会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0084元。

  “山上绿起来、水土留下来、姑娘嫁进来”,“三光”实现了向“三来”转身。

  新时代,“西畴精神”再放光芒

  “成果来自奋斗!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三光的干部群众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坐等观望!”党的二十大代表、西畴石漠化展览馆管理员谢成芬近年在这里给前来参观的团队讲解。

  一个月来,她开展了30多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共计6000多人次参加。

  猕猴桃、油桃、万寿菊等连片产业基地建起来,农家乐、民宿等美丽乡村设施日渐完善,AAAA级“三光国家石漠公园”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2000万元……三光不仅成为产业发展集聚地,也是当地发展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的样板。

  这几天,通过深入学习、思考,李有装和村委会一班人有了新行动。“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他们将优化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开辟增收新途径;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帮助下,着手乡村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让家乡“再美化”。

  李有装说,他还有两个心愿:一是进一步培养吸收有干劲、懂生产经营的年轻人加入基层党组织;二是在原有太阳能光伏提水的基础上,尽快把坝塘水源改为山泉水,让人畜饮水不仅更安全,还要更甜美。(本报记者 赵汉斌)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镇时间”即将来临 氛围感已拉满

  • 距乌镇峰会开幕还有2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