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厦门:借智引智 助力创新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厦门:借智引智 助力创新

来源:科技日报2022-11-29 11:04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看招】

  近日,测绘与遥感领域的世界领军专家李德仁院士来到厦门为当地科技界人士作了一场精彩的主旨报告,由此拉开2022年厦门市科协年会暨“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的序幕。当天,厦门市科协还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海青、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等6位院士齐聚厦门,围绕数字化建设、创新发展、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此行中多位院士都不是第一次来到厦门,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已在当地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厦门市科协多措并举开展柔性引才,充分利用“院士专家八闽行”、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等系列活动,精心组织企业与院士专家进行项目对接和技术咨询,为企业和院士专家搭建交流平台,助推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厦门落地。

  “最强大脑”与厦门之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院士专家在厦门的贡献,始于“行”,成于“行”。作为当地科技界一年一度的盛会,今年厦门市科协年会首次与“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结合,实现了年会平台与院士专家高层次的资源对接。

  年会期间,在厦门市科协及其所属学会同步举办的23场分会场活动中,院士及其团队成员的身影常活跃其中。他们实地调研指导,分享调研成果,为一个个创新主体把脉献策。

  多次来到厦门的李德仁院士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厦门具有发展成为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的潜力。凭借着对厦门的熟悉,李德仁院士提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第一。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充分利用‘时空大数据’来管理,包括厦门的安防、台风预警都可以借助这一新技术,要加快空天互联网在地方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院士专家来到厦门除了积极建言献策,还把宝贵的经验成果留下。今年“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中,集美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省级、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金翔龙院士团队、陈勇院士团队等分别与当地企业签约。

  自2001年开始的“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是福建省实施科技兴省、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地院士活动的亮点品牌。多年来,厦门市科协积极组织对接,一方面分析梳理厦门产业状况、企业创新需求,另一方面持续关注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前沿成果,搭建平台引导双方了解更深,走得更近,激发合作热情,寻找合作方式。

  落地工作站助推产学研

  稀土元素如何更好地应用在医学治疗中?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洪茂椿和团队正在攻关的科研难题。近年来,他们团队利用稀土荧光探针实现了针对传染病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快速检测。要继续深入研究稀土元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则需要专业的医学诊疗技术及大量临床数据。在厦门市科协的牵线搭桥下,院士团队的科研诉求与致力于医学学科建设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拍即合,院士专家工作站于今年11月正式落地。

  “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可以将稀土的临床探索研究真正应用于临床,开辟一个新领域。”中国科学院洪茂椿院士团队成员张云在授牌仪式结束后表示,该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医工交叉创新合作的新尝试,双方将借助这一平台,开创稀土元素在医学诊疗技术上的创新研究,未来有望为解决肿瘤等治疗难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手段。

  伴随院士专家与当地交流交往的不断深入,这样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厦门不断开枝散叶,在不同领域的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据统计,截至目前,厦门市32家企事业单位共建立了3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部分合作项目为建站单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亿多元,间接经济效益超40亿元。

  “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得到了业内最优秀专家的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技术团队了解到最前沿的技术并在研发实践中快速成长,我们还与院士所在的高校院所展开深入合作,包括利用其实验室仪器设备、引进毕业生、联合培养企业技术人员……”谈到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积极作用,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细数不尽。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与院士专家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行业内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厦门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致力于搭建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创造”。各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为当地解决技术难题、培养行业骨干、引进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报记者 符晓波)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龙羊峡畔的高原“渔光曲”

  • 昔日盐碱地 秋日绽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