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职院校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高职院校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22-11-14 19:37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时代呼唤、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输出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务,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引领方向、提质增效,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正确导向、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评价标准,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教学相长”导向

  教师深刻领悟“教什么”“怎么教”。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想清楚“教什么”的问题。教师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更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既要重成才,更要重成人。教师要把专业课、通识课、公共课、实践课通通作为隐性的“大思政课”,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深耕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积极推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也要弄明白“怎么教”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大思政课”教育方式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自然、恰当、准确地融入思政元素,切忌生搬硬套、画蛇添足、饾饤堆砌,讲理想时就把理想照进现实,讲理论时就将理论联系实际,讲业务时就让业务融入案例。教师只有深刻领悟“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切实推动“大思政课”有情有景、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学生真正能够“听得懂”“学得进”。当代高职学生多为“00后”青年,个性独立、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学生有着更为鲜明的职业性与实践性,虽然他们学术需求相对较低,但就业意识更为强烈,需要更加生动鲜活“接地气”的“大思政课”。学生听得懂的“大思政课”是有意思的“大思政课”。学生在哪里,“大思政课”就应该上到哪里。要主动抢占网络思政教育前沿阵地,以有趣的栏目吸引人、以鲜活的内容感召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影响人,才能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学得进的“大思政课”是有意义的“大思政课”。学习宣传工匠精神尤其需要真实工作环境和具体工作岗位来浸润涵养,继而帮助学生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提前了解工作、感知社会、学会生活,让“小故事”汇聚成“大道理”,把工匠精神映入学生眼里、刻进学生心里。

  完善“三全育人”体系

  全员育人,壮大“大思政课”主力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产、教、校、企无形中又为高职院校上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平台、资源等育人优势,这一优势有利于将校内外多元育人主体统一起来,形成以校内教职人员为主,校外合作企业、行业人员为辅的全员育人“主力军”。校内着力打造“五支育人队伍”,即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理论素养高、引导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高、职业精神好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想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以及道德品质好、服务意识强的后勤保障队伍,构筑起全员育人的中坚力量。校外重点建设企业导师队伍,促进企业导师和高职院校统一育人标准,在实践教学、技能实操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共同举起立德树人的教育旗帜。

  全过程育人,赋能“大思政课”主渠道。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思政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不同阶段的实际,强化“大思政课”教育的顶层设计,畅通全过程、递进式育人的“主渠道”。新生入学阶段,策划讲好“开学第一课”,通过开学典礼、入学班会、军训、学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职业理想,立下报国之志;校内学习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植入”政治素养、公民素养、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明确职业伦理,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国之大者”;校外实习阶段,通过行业企业先进典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的示范带动,引导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更好就业创业,积极奉献社会。

  全方位育人,筑牢“大思政课”主阵地。高职院校上好“大思政课”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主阵地”。专业教育层面,深入挖掘不同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定制不同的课程思政方案。如工学类专业要更加注重质量意识,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培养助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商学类专业要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商业素养,精准精确、高质高效,培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教育层面,在校企合作中深化校企文化互动,加快建设并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寓教于技、寓德于课,甄别、发扬企业文化中的有益教育因子助力高职人才培养;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并借助这一广泛的思政教育元素在高职学生心里播下“技能强国”的种子。如重庆地区高职院校结合办学特色,深耕红岩精神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活动、打造红色研学品牌,便是有益尝试。

  优化“多维评价”标准

  着力供给侧,推进多主体评价。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推动形成“第三方专家评价+企业导师评价+思政课教师评价+辅导员(班主任)评价+社会服务组织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格局,全方位评价学校“大思政课”教育实施成效。专家从课程内容、教学艺术、教学成效等方面,对学校“大思政课”教育进行整体评价;企业从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工匠精神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政教育是否真正深入学生头脑、内心进行评价;辅导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进行评价;社会服务组织从学生是否乐于参加社会服务,以及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心、精气神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紧盯需求侧,推进全流程评价。“大思政课”教育的成效,在于能否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理论讲清国情世情、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学生是评价的关键。要推动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流程评价体系,在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成果、期末考核等教学评价中强化价值引领,通过技能学习考察职业素养,通过知识学习考察理论素养,通过思政教育综合评价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以及工匠精神形成情况。通过学生的成长值、获得感、满意度,考量“大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尹晓峰 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挪威首相斯特勒

  • 民俗活动迎中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2024-09-05 08:26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2024-09-05 08:25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2024-09-05 08:23
打造了多种高科技气象服务产品。
2024-09-05 05:20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2024-09-05 08:23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4-09-05 08: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