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严惩“网课入侵”,营造不被打扰的网课空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严惩“网课入侵”,营造不被打扰的网课空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1-04 16:40

  针未尖

  河南新郑一名女教师上网课时,多人闯入网上会议室辱骂捣乱。当时刘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试卷,突然有人播放音乐,并使用投屏功能打字称“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后有多人陆续加入网课会议室,辱骂老师、播放音乐、投屏打字,刘老师多次制止后,仍不断干扰课堂。10月28日,刘老师上完网课后在家中猝死。女儿王燕(化名)查看母亲手机,看到刘女士的学生在群里转发网课的录屏视频,才知道刘女士生前的最后一堂课,曾遭遇“网课入侵”。

  刘老师猝死和遭遇“网课入侵”是否有关联,暂无法确定。当地公安、教育等部门正在介入处理调查此事。不过,“网课入侵”再次引发人们热议。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国内多地有学生表示遭受过网课入侵:学生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上网课时,突然有一些陌生人涌入直播间,有人谩骂老师和学生,有人放哀乐,甚至散发淫秽色情视频。这种入侵网课的行为被称作“网课爆破”,一般由知情人泄露网课时间和房间号码,随后会有专门的“组织者”下达爆破令,在固定时间集合“爆破”网课。

  网络技术在带来网络巨大变革时,也让网络暴力有了更大发展空间。“网课爆破”就是网络暴力的新变种。一些网民基于网络的虚拟性,以恶作剧式的入侵网课为乐、宣泄情绪。据报道,还有学生反感上网课,或与同学、老师有矛盾,便给他人提供网课的会议号和密码,让他人以入侵的方式捣乱,实现把网课搞黄、报复同学或老师的目的。

  正因“网课爆破”在网民、学生中有市场,其背后竟隐伏着新的互联网黑产。一些入侵网课的人群有专门的团队、账号、技术攻关、接单流程、收费标准等,为开展“业务”,甚至会从学生中选择“卧底”。有媒体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输入“网课爆破”“禁止网课”等关键词,搜索到不少社交小组。

  “网课爆破”恶意扰乱正常的网课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应当及时予以遏制。那么,该怎么有效防范“网课爆破”行为?从网课方面说,有人建议,老师要在课前点名,发现有名册之外的人,就做好马上结束课程的准备;上课时一旦发现有不明人士扰乱课堂,先录屏,再结束网课,将情况上报给学校。也有网课平台建议,会议发起方开启仅主持人可邀请成员,关闭参会成员发起共享功能,避免会议成员邀请他人,还可手动控制发言权限;若课堂秩序被扰乱,可使用两招,一是主持人即刻停止当前共享,回收参会者的屏幕共享权限,二是锁定乱入会议者,将其移出会议,并锁定会议。

  在网课之外,要通过加强宣传、监管与打击来震慑入侵者。一方面,应面向学生做好相关法律知识、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清晰地意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维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另一方面,保障网课秩序、惩处“网课入侵”,应明确监管的主体责任,并通过严格执法对入侵者严厉惩处。

  平台也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优化平台功能,提升网课软件或视频会议系统的身份验证安全性,给师生营造一个不被打扰的教学空间。2020年年初,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就曾发文强调网课安全,其中提到,各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但也加大了原本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技术上为师生们撑起安全的“课堂空间”,是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青年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手向前 共襄美好 “中华情·中国梦”2023中秋文艺晚会

  • 国庆花篮 喜迎佳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