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因人、因时选对茶,喝出健康!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因人、因时选对茶,喝出健康!

来源:羊城晚报2022-11-01 10:16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王嵩 林晋海

  茶是许多男性钟爱的饮品,饮茶不仅仅是享受那一口回甘的香气,还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甚至是促成一桩工作,其实喝对茶还有利于健康。

  长期喝茶、喝绿茶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介绍,茶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已得到较广泛的认可。一项纳入我国15个省份近10万人、中位随访7.3年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喝茶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这在喝绿茶和长期喝茶的人群中尤其明显。另一项纳入近7万人、随访长达13年的研究也报道了绿茶与心血管疾病低死亡风险的关联。此外,长期喝茶的人HDL-C(俗称“好胆固醇”)水平更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其他人群降低8%。

  茶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包括:调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利尿;增加心排血量;抵抗高血压。此外,茶叶还有兴奋大脑、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抗病毒、防癌等作用。

  因人、因时、因地选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衍寿教授介绍,中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饮茶也应根据体质寒温、季节冷暖、地域炎凉调整。

  体质壮实、易上火者宜喝绿茶、白茶、生普洱等;年老体虚、体质虚寒者可选单枞、熟普洱等。

  春季可饮花茶(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助阳气生发;夏天喝绿茶、明前茶,可生津解渴;秋天饮桂花茶、柠檬红茶,则解秋燥;冬天喝红茶、熟普洱、单枞茶等,可温养脾胃,也可在熟普洱茶中酌加陈皮或生姜片,抵御外寒。

  哪些人不宜饮茶?

  ①失眠患者不宜饮用传统茶类,建议饮茉莉花、桂花等花茶。

  ②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饮茶,尤其是浓茶,会破坏胃黏膜的黏液保护层。

  ③贫血患者不宜饮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铁结合,可抑制铁的吸收。

  ④心衰患者不宜饮茶,以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失眠、心率加快、心律失常。

  ⑤冠心病植入支架后,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患者,不宜饮浓茶,以免诱发消化性溃疡、胃出血。

  什么时候不宜饮茶?

  ①常言道“饥饿勿饮茶”。空腹饮茶会稀释胃液,损伤胃黏膜。

  ②服药时不宜饮茶(送服药物),以免茶与药物相互作用,降低药效。

  ③睡前不宜饮茶,以防影响睡眠,因为咖啡因和茶碱会使中枢神经兴奋。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