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黄河入海处 他们是“生态捍卫者”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在黄河入海处 他们是“生态捍卫者”

来源:科技日报2022-09-01 10:28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努力之后,地处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终于圆梦。今年3月份,其顺利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这意味着上述创建任务已经完成。

  对该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专班组长许明德来说,这一幕终生难忘: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指出:“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了,大家认识统一了,也行动起来了。”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里,处处鸟鸣啾啾,每年数百万只鸟儿组成无数“飞行编队”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

  但黄河口国家公园在创建过程中却面临诸多考验,湿地生态修复成为主要难题。

  破解头号难题,他们创造了“八步工作法”

  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近年来受调水调沙影响,黄河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流路固化,极易导致湿地失去淡水环境、发生退化。

  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专班认真研究黄河口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规律,实施引水提水、水系连通等工程,着力构建“河—陆—滩—海”水系连通体系,促进黄河与湿地的良性循环,生态用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湿地生态功能明显改善。

  许明德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特别的图片:一个脚踩的小坑里,翅碱蓬长势茂盛,而小坑外却稀稀拉拉。对此,他解读:“小坑里有水分,种子吹不走,所以长得好。”

  这一幕启发了专班,他们总结出滩涂湿地生态治理“八步工作法”,大力推进微地形塑造,有效补充植物水分,达到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效果。

  2014年,赵亚杰博士毕业后,来到保护区成为一名研究鸟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人员。外表上,她是娇嫩柔弱的女生,但干起活来却毫不娇气。“跑野外”时,她时常要穿着齐胸高、密不透风的连体橡胶裤,背着十几斤重的望远镜、三脚架等设备,钻芦苇荡,上人工岛,观察水鸟生息,收集数据资料,每天奔波几十公里。如今,她能分辨170多种水鸟,对保护区的鸟类如数家珍。

  在专班成员王安东心目中,“保护鸟类和养孩子差不多,观察到位很重要。”

  面对鸟类监测中存在的看不全、看不清、数不对等难题,他研发了以多维协同全光计算成像为主要手段的滨海湿地鸟类监测新技术,建立基于高精度三维数据的“典型鸟类和珍禽三维数据库”,为栖息地营造、恢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干加巧干,他们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面临一系列困难挑战,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专班成员赵德存还记得去年发生的一起盗捕牡蛎案件。为快速取证,他和同事们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保护区夏天紫外线强,很多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都晒破了几层皮,而赶上夜间行动穿两层棉衣都不能保暖。不仅如此,出海执法还面临着不确定的安全风险,但大家从不抱怨,坚持适应下来。”赵德存说,执法保护是责任、更是担当,就算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名队员掉队。

  专班负责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包含着数十名成员。他们有的长年坚守在多样性监测一线,涉泥泞、过沼泽、穿芦苇;有的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奔波于数万亩的湿地修复项目现场;有的勤于钻研技术,深入研究生物规律,及时获取生物信息;有的主动登上讲台,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宣讲;有的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生态执法第一线……

  “专班同志们身上都有一股倔劲儿,一股实在实干的劲儿。”许明德说,实在实干是践行使命的“金钥匙”。正是靠着实干,专班才敢于直面困难,破解问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了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

  翻开摄影师杨斌的“朋友圈”,一幅幅湿地、群鸟的美图频频获得朋友们点赞。这让他非常满足,“黄河入海口生态更好了,环境更美了,能拍到的鸟儿更多了。”

  环境好不好,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无疑拥有发言权。垦利区黄河口镇村民李来云告诉记者:“我眼看着湿地从光秃秃的‘光板地’变成红彤彤的‘红地毯’,水足了、鱼儿多了、鸟儿多了,心里特高兴。”

  在黄河入海口,专班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优秀公务员的执着和担当。(记者 王延斌)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