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河西走廊戈壁沙漠上 高效设施农业绘就发展新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甘肃河西走廊戈壁沙漠上 高效设施农业绘就发展新画卷

来源:科技日报2022-08-23 09:42

  甘肃省近年来以高效园艺作物为主要生产对象,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河西走廊戈壁农业开发利用新路子。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把雯文

  初秋时节,走进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村戈壁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一颗颗拇指大小的西红柿垂挂在蔓条上,长势喜人。

  根据甘肃省发布的《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到2022年,甘肃省将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近年来,甘肃以高效园艺作物为主要生产对象,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探索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河西走廊戈壁农业开发利用道路。

  打造农产品品牌,绘就戈壁“新画卷”

  时值初秋,茫茫戈壁滩上炎热无比,难见一丝绿意,但酒泉市肃州区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的钢架大棚里却是翠色欲流。走进园区科技示范棚内,幼苗郁郁葱葱,农户忙着育苗、剪枝、采摘,一片繁忙景象。

  这一片希望的“田野”,是“戈壁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也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创新重大决策、全力主抓推进的十大生态产业之一的循环农业的主战场,更是被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以“酒泉大力发展戈壁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为题向全国推广的典型经验的发端地。

  今年7月,以“科技支撑甘肃绿洲农业和玉米种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行”甘肃活动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康振生等6位院士齐聚甘肃,围绕绿洲农业及玉米产业发展、农业高效节水、新形势下甘肃农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甘肃农业发展汇聚“智”力。

  “酒泉现代农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发展势头好,资源优势丰富,应因地因时制宜,研发、生产出特色鲜明的产品,占领市场高地。”邓秀新在调研中以产业园2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肃州区戈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后表示,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抓手,农业发展要突出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效应。

  打好种业翻身仗,守护群众“菜篮子”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粮食安全。

  甘肃省河西走廊因特殊的光热水土环境已成为全国最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种子生产由1996年的7万多亩发展到了2020年的129.6万亩,产种5.46亿公斤。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张掖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

  如何研发玉米新品种、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制种好每一粒玉米种子”,对于张掖这个基地基础条件弱、土地经营分散、新品种研发不足的地方来说,仍是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张掖在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等产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规模到品质,从外观的环境到室内的设施,处于上升发展、提质增效的阶段。”康绍忠表示,下一步,张掖市要在政府顶层设计、高端人才引育、国家级平台打造、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历史人文融合和高价值优势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特色高效农业,做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农民增产增收两不误。要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确保玉米种子外来安全,全面做好种子检疫检测,确保种业安全,为种业振动提供安全保障。

  节约集约用水,推进土肥水“一体化”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土壤、肥料和水既是农业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做好土肥水工作是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河西走廊灌区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的2/3,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河西地区农业发展和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位于武威市的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自建站以来,立足国际干旱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学术前沿,先后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为推动干旱地区尤其是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石羊河实验站定位准确,功效综合,成果显著,希望能继续在品种、技术、节水三个方面的协同努力下,实现节水高产优质多维目标。”邓秀新表示,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发展,全面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向高质量、高效益、高规模迈进,培育一批实力强、链条长、高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