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北:为焦渴难耐的庄稼开“处方”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湖北:为焦渴难耐的庄稼开“处方”

来源:科技日报2022-08-23 09:41

  高温干旱,烈日炙烤着荆楚大地,庄稼“喊渴”。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北的旱情牵动人心。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科技小分队,与湖北省粮食生产专家组一起,分赴荆门、襄阳、孝感等8个旱情较重的市州指导科学抗旱。根据不同作物、苗情,结合当地水利条件,部省专家提出适时灌溉保湿降温、病虫害防控及补种改种等措施建议,千方百计抗旱保秋粮。

  抗旱妙计到地头

  眼下,正值水稻灌浆关键时期。钟祥市文集镇部分稻田里,因无法灌深水降温,水稻在烈日下卷起了叶子,有的发生轻度穗粒瘟和纹枯病。

  夏玉米也已进入灌浆期,存在无效穗棒、无效植株等情况;大豆也受到持续干旱影响。

  针对水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汪本福博士建议,对在抽穗和灌浆初期的水稻田块进行灌深水降温,有条件者尽量灌8厘米以上的深水。同时,进行叶面的肥药同施,做好病虫害防治,提高植株抗高温能力,力保后期稳产甚至高产。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陶志强说,对乳熟期、蜡熟期的玉米进行补灌,可保障粒数、增加粒重;无灌水条件的地区以无人机喷洒叶面肥为主,增加粒重。“下午6时之后采用无人机全株喷施‘0.2%磷酸二氢钾+1%尿素+芸苔素内酯+杀虫剂+杀菌剂’的‘五合一套餐’,通过降温防治大小斑病、褐斑病、粘虫、玉米螟、棉铃虫,补充养分,促粒增重。同时,去除空秆和二三穗,改善群体通风透光环境,让有限的物质多向籽粒转运。绝收地块改种绿豆或鲜食玉米等短生育期作物。”陶志强说。

  在孝感多地,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栽培中心主任宋振伟、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林海、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徐华山等专家实地察看后,发现整体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总体长势正常。

  目前,再生稻头季已收割完毕,田间水层较深;中稻多数进入抽穗扬花期,少部分进入蜡熟期,田间土壤水分较充足。专家建议,在后期降水不明朗的情况下,大部分田块要节约用水,暂时不用灌深水调温。

  此外,坡地岗地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受旱情况较重,当地已印发相关技术指导意见,并组织农技专家送技术到田。专家表示,科学组织、精准调配水源,进一步覆盖抗旱死角,强化技术指导。专家组也为大豆开出早晚灌溉、叶面喷肥、高效杀虫等“处方”,以增加粒重、稳定产量。

  用人工增雨等科技手段抗旱

  申请空管,安装火箭发射架,实时监视卫星云图,工作人员严阵以待。8月17日,武汉江夏区安山街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一场人工增雨作业正紧张进行。

  “嗖嗖……”4枚火箭弹携带催化剂呼啸而出,沿着东南方向钻进云层。约10分钟后,雨从天而降,滋润干渴大地。

  “人工增雨成功!”江夏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半小时,山坡街道降雨量达32.4毫米,湖泗街道降雨达28.2毫米,两个农业大乡的庄稼得救了。

  不靠龙王靠科技。全省旱情肆虐,湖北各地紧急行动起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日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文生率部省专家在浠水县、团风县发现,得益于前期科学调度、积极抗旱,目前影响暂时可控。

  据介绍,浠水县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300多万元,调配抗旱机械20000台次,千方百计压渠水、调库水、蓄塘水、抽河水、提江水,开展抗旱保秋粮。团风县蓄水较充足,水稻总体受灾较少,仅有少数塝田缺水较重。

  “对水稻,坚持采取抽水调温、保墒、喷洒叶面肥,并对病虫害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芝麻,建议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使用灌溉设备进行简易喷灌;对于秋玉米,建议适当改换生育期短、产出更好的其他作物。”专家建议。

  截至8月14日,武汉黄陂区农作物旱情受灾4.7万亩。专家建议,未来中稻可选择更耐高温品种,适当提早播期,并在拔节期提前深水护苗、喷施叶面肥等,尽量减少抽穗扬花期受到高温胁迫的影响;玉米灌水条件好的地区及时进行灌溉,加强病虫害防治;大豆及时灌溉,确保鼓粒期水分,避免高温逼熟,后期要重点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及影响,结合药剂防治保荚增粒。(记者 吴纯新)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南西裴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甘肃通渭:医疗"组团式"帮扶惠民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为生产生活插上“数字翅膀”。
2023-03-23 05:00
电解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是由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的。
2023-03-23 09:36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