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州全力守护野生动植物“家当”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广州全力守护野生动植物“家当”

来源:科技日报2022-08-02 10:46

  今年上半年,广州动物园的野生动物繁育成果丰硕,动物种群建设态势良好。7月29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广州动物园繁殖的野生动物有47种331只,包括川金丝猴、蓝腹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7种52只,白鹇、耳廓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126只。

  动物园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广州动物园积极开展野化放归研究,推进华南虎、白鹇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促进野外资源恢复。

  广州拥有森林、湖泊、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专家表示,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具系统性、专业性,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摸清“家底”尤为重要。目前,广州已完成两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是全国唯一完成两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城市。

  广州闹市也是“小鸟天堂”

  灰鹭、白鹭、红耳鹎……在广州市中心的流花湖公园鹭岛上空,各种小鸟飞进飞出。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如红嘴相思、白头翁、八哥、画眉等。据统计,这里的野生鸟类已达到了58种,成为闹市中名副其实的“小鸟天堂”,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提供了成功案例。

  为进一步加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今年流花湖公园还建设了一套集全物种动态图像自动识别摄像、气象监测、土壤监测于一体的全自动监测感知设备,为分析公园的鸟类种群结构、数量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科研人员在海珠湿地发现了“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两个昆虫新物种。而海珠湿地一直致力于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这里也成为了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珠海湿地恢复乡土植物,营造草滩鸟岛、城市小微湿地群,恢复完整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珠海湿地的鸟类已从72种增加到187种,植物由294种增加到835种,昆虫由66种增加到736种。

  流花湖公园、海珠湿地仅是广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缩影。据介绍,广州第二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57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爬行动物64种、鸟类307种、兽类58种。此次调查中,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被重新发现。

  摸清了“家底”更要管好“家当”。“通过两次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广州市的资源本底,也为广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决策参考,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州市林业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措并举管好“家当”

  如何管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当”?“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州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广州市林业园林局上述负责人介绍。

  广州市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化进程,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多个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如《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广州市主要红树植物推荐名录》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仅今年上半年,广州已完成封山育林19725亩、新造林抚育16428亩,大径材培育2649亩;加强了乡土植物尤其是榕属植物的研究和保育,建立榕属植物资源圃,收集榕属植物种质资源65种;广州市引进新优植物372种,累计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3000多种。

  截至目前,广州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面积约11万公顷,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广州持续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系统性保护,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了生态安全。

  “广州除了做好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和野外放归放养、乡土植物的培育和研究等工作,有效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外,还稳步推进了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廊道节点质量提升287公顷,栖息地生境修复314公顷。”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向市民展示生物多样性魅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机勃勃的美丽家园而努力。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举行海上巡游迎接中国航海日

  • 漫画视界|警惕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