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苏常州:四大清单促“四链融合”高新产业跑出“加速度”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江苏常州:四大清单促“四链融合”高新产业跑出“加速度”

来源:科技日报2022-07-28 10:12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看招】

  ◎柳 鑫 孙嘉隆 魏庆玲

  本报记者 过国忠

  7月24日,记者从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了解到,这家成立仅3年的科技型企业,在当地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下,突破了一批光伏材料关键技术难题,正在成长为新能源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我们最新研发的超薄封装光伏玻璃,目前已拿到74亿订单。今年预计销售收入可过亿。这里面既有省市两级科技专项支持,又离不开市科技局全程的创新服务。”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汉说。

  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介绍,进入“十四五”,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去年,面对企业创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出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30条”和“鼓励创新政策20条”,并通过开展科技型企业大走访,聚焦企业创新“急难愁盼”,拿出政策、问题、共享、减负“四大清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打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

  “有了政策,关键在于落实落地。科技型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城市产业变革提升的活力基因,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李磊说。

  如何解决政策多、解读繁、匹配难等突出问题?

  去年以来,精准推送“政策清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急需的研发投入、研发人才及其贡献奖励等,成为常州科技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精准梳理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清单,常州市科技局在重点梳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汇编形成《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摘要》106条政策清单,举办21场次创新政策解读会。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常州市科技局与市大数据局合作,开发创新政策速兑平台,方便企业与个人“兑现一网办、政策一键查”。2021年,全市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108.4亿元,同比增长41.9%。

  针对高端人才引育难的问题,常州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化手段,广泛征集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高端创新人才需求,抢抓海外人才加速回归“窗口期”,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推出“一企一策”和开通特殊人才引入绿色通道。

  围绕产业布局、企业人才需求,除利用园区配套用地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外,常州多部门联动,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满足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今年,为确保研究院重点科研任务和三期建设,我们借力常州一揽子人才政策,目前,仅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就引进各类人才1600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小强说。

  全力助企排解“急、愁、难”

  去年以来,如何精准助力中小微科技企业走出发展瓶颈期,逐步成为业内的“小巨人”“单打冠军”“全能冠军”,成为常州科技系统的一道必答题。

  常州在培育发展高企上,突出目标导向、企业需求导向,组织排查,自我“揭短”,建立对标对表“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找对策。其中,为补齐高企培育短板,在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中,对照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8大类,排出33个问题清单,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辅导。

  在引导企业规范研发上,常州市区两级科技部门通过深入企业走访与专家现场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出技术、管理、财务三大类46条问题清单后,立即与税务部门联动修订《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辅导手册》,有针对性开展国家科技减免税新政宣讲,避免了从项目立项、资金使用到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风险。2021年,高企申报通过率位列全省第一。

  “常州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愁检测设备、愁中介服务’等问题,采取创新券和绩效评价方式,通过集成‘仪器设备共享清单’,建设科研设备‘云地图’,既支持科技公共资源平台开放共享,又支持科技服务机构规范提升,让创新资源‘有得用’‘用得好’,全面服务企业创新。”江苏理工学院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全市大型科研仪器、检验检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成员单位达到399家,入网仪器3629台套。

  常州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建立“五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创新不停步,高新产业跑出“加速度”,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全市实施37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4.6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93.6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1.3%。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