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周末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周末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来源:北京日报2022-07-25 09:46

  周末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爆发。从坐落在长安街沿线的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到相距不远的天桥艺术中心、首都剧场、新近落成的中央歌剧院剧场,再到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繁忙的日程排期、丰富的演出类型、人流如织的地标剧场,让“大戏看北京”的名片更加闪亮。

  经典复排

  名家大作齐聚北京舞台

  “阎老师可以再往前走几步,要不然后面的合唱团一上来有点挤。”舞台监督陈欢用激光笔指了一下舞台的前侧区域。歌唱家阎维文点点头,对台下比了“OK”的手势。灯光再次到位,排练继续,多媒体影像配合着两侧峭壁般耸立的舞美装置,让湘江翻涌的江水和咆哮的战火穿越历史,滚滚而来。

  7月22日晚,国家大剧院,部分观众应邀观看阎维文领衔的原创史诗歌剧《长征》的排练。“这次是《长征》第11轮复排了。”阎维文的额头上沁着点点汗水。《长征》首演于2016年,阎维文等歌唱家见证着它的一路提升,但对待熟悉的音乐和人物时,大家依然精益求精,“每个演员都想把角色演得有血有肉。只要穿好这身服装,我们就要找到那个状态。”阎维文说。该剧将于7月27日正式公演。

  除了日臻完善的中国作品,西方经典也在北京的舞台上绚烂绽放。7月23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挥棒,李秀英、张学樑、霍元圆等歌唱家以及乐团230人左右的庞大阵容唱响了《图兰朵》歌剧音乐会;与此同时,相距不算太远的东二环中央歌剧院剧场内,剧院保留剧目《图兰朵》也正在上演。

  “两支国家队同时选择一部作品,这样的‘较量’,也只有在北京才能看到了吧。”乐迷梁女士在朋友圈里由衷感慨,“每到这时,我都会找到更多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受邀前来为中央歌剧院《图兰朵》助阵的歌唱家莫华伦,同样赞叹着北京浓郁的文化氛围:“北京观众艺术欣赏水平高,我们要用心血和热情把角色演绎好,唱得更有激情。”新近落成并投入运营的崭新剧场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名副其实的歌剧院里排练演出,效果非常棒。”

  夏夜炙热,星光灿烂,《图兰朵》中家喻户晓的“今夜无人入睡”的咏叹,飘入了城市的夜色里。

  新作首演

  弘扬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沉淀经典的同时,北京的舞台也在酝酿着“新”的生机。

  7月23日下午,天桥艺术中心人流如织。当天,音乐剧《天生一对》中文版首次来到北京,这段温情又令人回味的亲子故事见证着许多“第一次”:导演刘天池第一次执导音乐剧,音乐人满江完成了音乐剧舞台上的首秀……演出结束时,观众们用热情的掌声回馈艺术家的勇气和尝试。散场的安静并未在剧场里持续太久,傍晚时分,新的人潮伴着落日再度涌来,话剧《又见老爸》《皮囊》又接续上演……

  改编自蔡崇达畅销作品集的话剧《皮囊》这次完成了双卡司首演,3个小时的表演中,诗意冲撞现实,成长伴随追问,原作品集中的14篇散文被巧妙摘取和发展,予人共鸣,引人深思。“改编”的灵光也闪烁在鼓楼西剧场中,郭笑自编自导自演的《象棋的故事》让茨威格的绝笔之作本土化落地,原著小说中的国际象棋被移形换影,改为了中国象棋,尽展“方寸之地”的处世哲学。中国文化的底蕴浸润着这部作品,贯口表演、倒背如流的《木兰辞》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这些年,很多大师离我们远去。作为这一行的从业者,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在自己的实践当中。”郭笑说。

  传统文化更是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同样是在7月23日晚,北京京剧院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成功首演。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一生短暂却灿烂,“她的个人追求、政治抱负与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复兴梦想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石评梅留下的丰厚精神文化财富,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

  “满腹才华,能把青春燃作火;一身肝胆,已将热血洒成梅。”舞台上,青年程派名家郭玮声遏行云。立足地域历史文化汲取创作营养,以国粹艺术传扬红色文化,北京京剧院的《石评梅》做出了又一次探索。

  艺术普及

  接续耕耘陪伴观众成长

  在《一步之遥》热烈缠绵的旋律里,一把黑色折扇蓦然从侧幕展开,身穿红裙的舞者随即伴着一束追光登台,火焰般绕着钢琴旋转绽放。舞台上方,放映机形状的装置凌空悬挂,带着胶片年代复古而温情的氛围感。

  7月23日下午,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里,因疫情反复而与观众暂别的公益音乐品牌“台湖星期音乐会”再度回归。在“电影与你相遇”的主题下,《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等佳片中的经典旋律以三重奏等室内乐的形式接连奏响。据工作人员介绍,开演前几天,两场“台湖星期音乐会”的售票率就已接近90%。

  许多观众趁暑期带孩子来接受艺术启蒙,家住通州区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家附近能有这样一座高质量的剧场,作为观众,我确实觉得非常幸运。”

  艺术的种子在北京这片沃土上遍地生根。仅以刚刚过去的周末为例,中山公园音乐堂里,延续29年的暑期艺术节“打开艺术之门”再度回归,获奖无数的中国杂技团、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唱响《雪花》的北京爱乐合唱团相继登台;几步之遥的北京音乐厅里,打击乐家马远一人驾驭满台数十件乐器,带着小观众们晃动发光手套,击掌跺脚,撒欢尽兴……观众张先生被女儿带动,脸上也绽开了大大的笑容,“谁说艺术就得是高不可攀的?只有先感受到快乐,才能由衷地爱上。艺术家的美育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

  艺术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答案在艺术家坚持不懈的耕耘里。正如指挥家谭利华所言,“一代代人因此受到启蒙,与艺术为伴共同成长,对于我们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件特别欣慰、有意义的事。”(记者 高倩)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