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周末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周末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来源:北京日报2022-07-25 09:46

  周末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爆发。从坐落在长安街沿线的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到相距不远的天桥艺术中心、首都剧场、新近落成的中央歌剧院剧场,再到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繁忙的日程排期、丰富的演出类型、人流如织的地标剧场,让“大戏看北京”的名片更加闪亮。

  经典复排

  名家大作齐聚北京舞台

  “阎老师可以再往前走几步,要不然后面的合唱团一上来有点挤。”舞台监督陈欢用激光笔指了一下舞台的前侧区域。歌唱家阎维文点点头,对台下比了“OK”的手势。灯光再次到位,排练继续,多媒体影像配合着两侧峭壁般耸立的舞美装置,让湘江翻涌的江水和咆哮的战火穿越历史,滚滚而来。

  7月22日晚,国家大剧院,部分观众应邀观看阎维文领衔的原创史诗歌剧《长征》的排练。“这次是《长征》第11轮复排了。”阎维文的额头上沁着点点汗水。《长征》首演于2016年,阎维文等歌唱家见证着它的一路提升,但对待熟悉的音乐和人物时,大家依然精益求精,“每个演员都想把角色演得有血有肉。只要穿好这身服装,我们就要找到那个状态。”阎维文说。该剧将于7月27日正式公演。

  除了日臻完善的中国作品,西方经典也在北京的舞台上绚烂绽放。7月23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挥棒,李秀英、张学樑、霍元圆等歌唱家以及乐团230人左右的庞大阵容唱响了《图兰朵》歌剧音乐会;与此同时,相距不算太远的东二环中央歌剧院剧场内,剧院保留剧目《图兰朵》也正在上演。

  “两支国家队同时选择一部作品,这样的‘较量’,也只有在北京才能看到了吧。”乐迷梁女士在朋友圈里由衷感慨,“每到这时,我都会找到更多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受邀前来为中央歌剧院《图兰朵》助阵的歌唱家莫华伦,同样赞叹着北京浓郁的文化氛围:“北京观众艺术欣赏水平高,我们要用心血和热情把角色演绎好,唱得更有激情。”新近落成并投入运营的崭新剧场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名副其实的歌剧院里排练演出,效果非常棒。”

  夏夜炙热,星光灿烂,《图兰朵》中家喻户晓的“今夜无人入睡”的咏叹,飘入了城市的夜色里。

  新作首演

  弘扬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沉淀经典的同时,北京的舞台也在酝酿着“新”的生机。

  7月23日下午,天桥艺术中心人流如织。当天,音乐剧《天生一对》中文版首次来到北京,这段温情又令人回味的亲子故事见证着许多“第一次”:导演刘天池第一次执导音乐剧,音乐人满江完成了音乐剧舞台上的首秀……演出结束时,观众们用热情的掌声回馈艺术家的勇气和尝试。散场的安静并未在剧场里持续太久,傍晚时分,新的人潮伴着落日再度涌来,话剧《又见老爸》《皮囊》又接续上演……

  改编自蔡崇达畅销作品集的话剧《皮囊》这次完成了双卡司首演,3个小时的表演中,诗意冲撞现实,成长伴随追问,原作品集中的14篇散文被巧妙摘取和发展,予人共鸣,引人深思。“改编”的灵光也闪烁在鼓楼西剧场中,郭笑自编自导自演的《象棋的故事》让茨威格的绝笔之作本土化落地,原著小说中的国际象棋被移形换影,改为了中国象棋,尽展“方寸之地”的处世哲学。中国文化的底蕴浸润着这部作品,贯口表演、倒背如流的《木兰辞》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这些年,很多大师离我们远去。作为这一行的从业者,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在自己的实践当中。”郭笑说。

  传统文化更是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同样是在7月23日晚,北京京剧院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成功首演。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一生短暂却灿烂,“她的个人追求、政治抱负与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复兴梦想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石评梅留下的丰厚精神文化财富,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

  “满腹才华,能把青春燃作火;一身肝胆,已将热血洒成梅。”舞台上,青年程派名家郭玮声遏行云。立足地域历史文化汲取创作营养,以国粹艺术传扬红色文化,北京京剧院的《石评梅》做出了又一次探索。

  艺术普及

  接续耕耘陪伴观众成长

  在《一步之遥》热烈缠绵的旋律里,一把黑色折扇蓦然从侧幕展开,身穿红裙的舞者随即伴着一束追光登台,火焰般绕着钢琴旋转绽放。舞台上方,放映机形状的装置凌空悬挂,带着胶片年代复古而温情的氛围感。

  7月23日下午,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里,因疫情反复而与观众暂别的公益音乐品牌“台湖星期音乐会”再度回归。在“电影与你相遇”的主题下,《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等佳片中的经典旋律以三重奏等室内乐的形式接连奏响。据工作人员介绍,开演前几天,两场“台湖星期音乐会”的售票率就已接近90%。

  许多观众趁暑期带孩子来接受艺术启蒙,家住通州区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家附近能有这样一座高质量的剧场,作为观众,我确实觉得非常幸运。”

  艺术的种子在北京这片沃土上遍地生根。仅以刚刚过去的周末为例,中山公园音乐堂里,延续29年的暑期艺术节“打开艺术之门”再度回归,获奖无数的中国杂技团、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唱响《雪花》的北京爱乐合唱团相继登台;几步之遥的北京音乐厅里,打击乐家马远一人驾驭满台数十件乐器,带着小观众们晃动发光手套,击掌跺脚,撒欢尽兴……观众张先生被女儿带动,脸上也绽开了大大的笑容,“谁说艺术就得是高不可攀的?只有先感受到快乐,才能由衷地爱上。艺术家的美育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

  艺术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答案在艺术家坚持不懈的耕耘里。正如指挥家谭利华所言,“一代代人因此受到启蒙,与艺术为伴共同成长,对于我们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件特别欣慰、有意义的事。”(记者 高倩)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