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力打好疫情下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全力打好疫情下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07-18 09:21

  面对疫情挑战,北京、上海等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打好疫情下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通讯员 李健

  ■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

  编者按

  春季学期以来,北京、上海等地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挑战。各地各校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模式,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本期报道聚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敬请关注。

  毕业前夕,东北师范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毕业生张锐终于签约大庆第一中学。回想起吉林疫情突发时的措手不及,校园静态管理期间自己出不去、企业进不来时的求职焦虑,张锐深感自己是幸运的。

  “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们第一时间入驻学校,对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一对一摸排,了解了我的就业意向后,不仅积极为我推荐岗位,而且邀请大庆市第一中学举办线上招聘会,使我得以成功签约。”张锐说,“这个毕业季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学校的帮助让我们毕业生感受到了强大的支持,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

  春季学期以来,北京、上海、吉林、河南等地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挑战。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北京、上海、吉林、河南等地统筹疫情防控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工作模式,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全面优化就业服务,突出就业育人,精准开展困难帮扶,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

  做大就业市场,千方百计开拓工作岗位

  “没想到这么快,感谢学校的精准推荐。”4月12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小许与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网签。此时,距离同济大学启动实施“简历直推”仅仅过去4天。

  4月12日—13日,同济大学开展校领导“访企拓岗”线上交流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彭震伟与上汽集团、华为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座谈交流,深化校企合作,针对仍有招聘需求的单位继续推进“简历直推”,提升校园招聘的效率和精准度。“简历直推”活动自启动以来,已涵盖60余家单位的200余个岗位。

  “企业的反馈还是非常积极的,有招聘需求的单位都愿意与学校开展精准对接。学生参与各项招聘和生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特别是对于‘简历直推’。”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雅静说。

  为抗击疫情,春季开学以来,北京、上海、吉林、河南等地高校多采取静态管理方式,毕业生无法实习实践,企业无法进校面试,甚至出现招工暂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带来很大挑战。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创新工作模式,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做强“云招聘”、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等,全力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充足的岗位是关键。春季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了陕西、吉林、河南、上海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48万个,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为了弥补线下校园招聘会停滞对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第一时间对全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地毯式摸排,组建用人单位线上邀约专班,从历年的用人单位数据库中精选6500家重点单位,每天不间断联系用人单位,开发优质就业资源。作为全国教育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东北师大面向全国师范高校累计举办“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行业网络双选会”等各类线上招聘活动100余场,提供岗位7万余个。

  为健全就业市场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梳理形成了以国防科技领域和学科特色就业单位为主体的校级Top100、院级Top10核心企业,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2022届校招启动以来,学校接待40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招录岗位近25万个。

  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联系沟通中国铁路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增长率保持每年10%以上;和全国18个铁路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等近百家优质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022年超过70%的学生到相关企业就业。

  精准开展就业指导,“云上”服务不断线

  开设专属网络面试间,购置摄像头、补光灯等专用设备,助力毕业生提升面试效果;升级“精准就业信息推荐”功能,毕业生可按照“对口专业、工作职能、工作地点、工作薪资”等定制求职方向,系统智能推荐招聘信息;推出“AI小油滴”在线智能问答,毕业生可以随时在微信公众号提问,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流程,提升就业咨询效率……春季以来,面对疫情给求职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精准推荐就业信息、精准开展就业指导、精准提供就业服务,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为毕业生顺利求职保驾护航。

  精准有效的就业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累计上线“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104期,培训课程资源118个系列,职业案例683个,累计3.1亿人次观看。

  针对本地本校特色和毕业生需求,各地各高校也开展了精准的就业指导,并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求职训练营等形式,提升就业指导实效。

  教师招聘有其特殊规律,首都师范大学根据学生在求职不同阶段的需求精准指导:求职前期,邀请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围绕教师招聘流程和用人单位需求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求职初期,针对笔试环节安排了教师编制笔试专题培训。求职中期,开展模拟求职大赛和试讲指导“一对一”精细化磨课。求职后期,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档”持续帮扶。

  复旦大学依托互联网推动全流程、立体式、个性化就业服务模式。为毕业生提供网上签约等全流程就业手续办理服务。增设毕业生就业咨询微信群,专职教师实时在线,日均线上咨询近百人次。联合校友会开设菁英校友云课堂,举办新兴科技、政企管理等六大专场,每场邀请3名校友分享答疑,近千名在校生参与。

  各地各高校发挥就业指导服务的育人作用,广泛开展了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是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是去企业,还是去基层公共部门?这个毕业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万文祥选择坚守初心,回到家乡山东省做一名基层选调生。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对基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学校每年也会举办一系列基层就业指导活动,让我们到基层工作的顾虑更少、信心更足、本领更强。我的就业观逐渐清晰且坚定: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磨炼本领,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万文祥说。

  中国人民大学打造“立德树人”就业育人体系,坚持以家国情怀为底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关爱一生”的工作理念,实施“青年选调生成长成才计划”,开展“赴基层就业毕业生训练营”专题培训等。近年来,学校赴西部就业、参与各地基层就业项目的人数持续增长。

  突出就业实效,开展有温度的帮扶

  就业心态准备、信息搜集、简历撰写、面试与表达能力提升、企业实地走访……经过为期5天、40个学时的“宏志助航”就业能力培训班,河南农业大学2022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肖连鑫收获颇多。

  “培训坚定了我求职就业的信念和勇气,也有了清晰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肖连鑫说,在笔试面试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成功拿到了牧原集团生产管理储备干部岗位的录用通知,还成为了公司的校招宣传大使,“很幸运也很感激”。

  作为“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河南农业大学基地坚持闭环管理、专车接送、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坚持校企双育实战训练,圆满完成省定600人培训任务。同时,基地积极牵线搭桥、推荐岗位,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举办了2场网络双选会和5场网络直播双选会,先后邀请4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2.1万余个岗位,参与毕业生1200余人次,培训学员中已有399人落实就业去向,力争在毕业离校前后每名学员都能落实就业岗位,实现100%就业。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尽早就业,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内容。5月,教育部部署实施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线下培训毕业生7.6万人、线上培训67.5万人。

  各地各高校也行动起来。上海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明确包干制,对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做到岗位信息、招聘活动精准推介,想尽办法使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够实现稳定就业。2022届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共有困难学生16000余人,截至目前,困难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出整体去向落实率。

  郑州商学院建立了317人的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台账,多部门协调、包干到人,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和帮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齐心协力共克就业难关,坚决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

  用好“抗疫”这本生动教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转变“慢就业”“缓就业”思想;推出特色“职播间”,从政策解读、岗位输送、心理辅导等不同维度为毕业生提供帮扶;邀请企业专家、大国工匠等,激励毕业生以“不负韶华、青春奋斗”为坐标规划职业生涯;加强朋辈教育,组织开展4场“战疫情·就业行”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助力毕业生们坚定信心、找准方向、成功就业。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思英烈

  • 杭州亚运会|亚运头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