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要素交融流通 粤港科技合作加速前进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创新要素交融流通 粤港科技合作加速前进

来源:科技日报2022-07-01 09:10

  “我有一研究电子显微镜的项目,申报了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C类。去年1月,项目经费已拨付到香港,目前研究进展顺利,已有产品落地使用。”谈起粤港两地的科技合作,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系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分享了他的喜悦。

  自香港回归以来,随着粤港合作机制对接不断深化,打通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的堵点后,两地已从最初的“前店后厂”跨境生产合作、“双向交流”、全面合作阶段,进入到如今的深度融合发展阶段。

  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已超3亿元

  曾几何时,科技创新要素要在粤港两地自由流动,谈何容易。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这些都制约着两地的科技融通。

  如何才能打破科技创新协同的障碍呢?2018年5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推动中央财政资金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拨付过境港澳使用。

  2019年7月30日,首笔由香港科技大学承担的广东省省级科研项目财政资金316.96万元顺利拨付到香港。随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向香港分部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成功拨付3800万元科研经费,实现了广州市科研资金首笔跨境拨付。截至目前,广东全省财政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香港已超3亿元。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已先后对港澳开放,深圳市设立深港创新圈项目、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C类供香港创新主体直接申报。“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制约两地科技融通的诸多掣肘被打破了,粤港两地的协同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了更多香港科技界力量积极投身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中。

  关键要素的自由流转加速了粤港两地科技发展。2019年8月,广东省科学院与香港特区政府机电工程署签署了《粤港创新及科技协作合作备忘录》。“围绕香港方面在公共服务领域对智能化技术的需求,依托我们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合作实施了多项科技创新项目。部分项目成果已交付香港使用。目前还有几个项目完成了样机生产,预计今年下半年到香港落地安装调试。”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科技业务部部长陈宇透露,双方将开展新一轮更深、更广的合作。

  5年超200位香港教师用上“天河二号”

  一根网络专线,将粤港两地的科创力量连在一起。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教授张欣研究团队通过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对骑行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助力香港运动员李慧诗夺得一枚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赛铜牌。

  “香港的任何一个大学老师使用‘天河二号’,跟使用局域网差不多。”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说,“过去5年,港科大共有超过200位老师使用‘天河二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目前,散裂中子源应用建设的两台谱仪已为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科研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深圳市上线运行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入网仪器1.14万台(套),其中7336台(套)已对外开放共享,可供香港用户注册使用。

  2017年至今,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家香港高校参与到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新生”科研力量——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表现抢眼。“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家联合实验室在病毒溯源、治疗药物、快速检测及公共支撑服务上作出了积极贡献。”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可见,粤港协同创新能量已逐步释放,正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更强劲动力、打开更广阔空间。(记者 叶 青)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