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排查数据、流调溯源…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群“守夜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排查数据、流调溯源…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群“守夜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2022-06-22 22:34

  24小时值守把好小区“入口关”、连夜排查数据开展流调、强化夜间执法整治“不打烊”……在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在晨曦里、夜幕下,守卫着城市的安全,护卫着群众的健康,他们就是防疫一线的“守夜人”。

排查数据、流调溯源…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群“守夜人”

  丰台区各市场监管所连夜对辖区“七小”门店开展专项整治

  24小时值守把好小区“入口关”

  “先生,请您扫码测温、出示出入证……”此时已是凌晨3点,青塔街道社区干部刘楠楠像往常一样在大成郡小区门口值守,提醒晚归的居民配合做好“四件套”查验,他捶了捶腰,提了提声音,嘱咐了一句“天黑,您注意看着点路!”

  在青塔街道的65个小区出入口,和他同一时间值守的,还有市区下沉干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在职报到党员、志愿者和物业保安等。疫情期间,青塔街道统筹部署小区卡口值守工作,抽调人员力量下沉各社区村居住小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落实卡口值守测温、扫码、核酸查验、查验出入证“四件套”,各口坚持24小时轮岗在位,确保小区扫码进入、不漏一人。同时,“人防+技防”同步升级,根据实际条件使用人脸识别、门卡识别或出入证管理,全面配置红外线测温等设备设施。

  “夜里来往的人少,容易犯困,还经常有蚊子,我就不断溜达让自己醒醒盹,每天朋友圈步数都能到前三甲!”下沉干部高宏亮说道。小区出入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也是维护居民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关卡”,在丰台区各个小区出入口,都有像刘楠楠和高宏亮这样的专人24小时做好值守和查验工作,他们坚守岗位守好小区关口,构筑起辖区防疫安全屏障。

排查数据、流调溯源…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群“守夜人”

  青塔街道24小时值守 把好小区“入口关”

  与病毒赛跑 大数据排查一分钟也不能等

  “今晚务必核查到位!”午夜时分,敲击键盘声此起彼伏,拨号、询问、记录、统计、汇总、上报,整个办公室气氛紧张、灯火通明,这样的工作情景在看丹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经常上演。

  “根据大数据信息釆集系统显示,您近期到访过风险点位,请您回忆一下您是哪天去的?…”已经是夜里1点多,在万千灯火熄灭大多数人都进入梦乡之时,看丹街道防控办的工作人员周键还在挑灯夜战,紧锣密鼓地处理各项工作。

  除大数据排查外,周键还需要处理密接转运工作,这是一项分秒必争的任务,快一点就能为疫情的有效阻隔多出一份力。接单、与所属社区联系、核实本人信息、联系转运等,周键在短短半小时内便完成了转运的前期工作。

  大数据排查是政策落实、人员管控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排查工作就是与病毒的一场赛跑,只有跑赢病毒,才能“围追堵截”,斩断疫情传播链条。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核实密接与次密接人员数据、大数据排查、配合疾控中心做流调工作等“多、紧、难”的工作便是丰台区各个街镇防控办工作人员的日常,他们每天都要以电脑中汇集的成千上万条信息和表格为伴,从海量数据和点滴细节中寻踪觅源,每天要拿着早已发烫、充电数次的手机完成“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接触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等上千次的询问。防控办工作人员实行轮岗制,因为数据与管控口径随时都会更新下发,疫情发生不分白昼黑夜,所以必须24小时在岗在位,随时待命。

  数据排查同志们说:“大数据排查工作虽然烧脑费眼,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大家都抱着就是不睡觉,也要尽快完成任务的决心,为的就是快病毒一步。”

排查数据、流调溯源…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群“守夜人”

  连夜进行大数据筛查,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工作。

  流调溯源以快制快

  5000多条轨迹信息抽丝剥茧锁定感染源

  “社会面10混1阳性人员之一张某某单采核酸检测阳性,请立即开展流调工作!”6月12日晚上11点49分,邓玲流调小分队接到流调任务,她立即带领4名队员连夜开展流调溯源工作。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小邓有条不紊的安排队员们开展流调工作,联系各方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衔接。队员们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小刘立即联系病例,初步沟通后让其提供微信及支付宝记录,公安小张通过病例的微信及支付宝记录、扫健康码记录询问病例活动轨迹及接触人员,老李记录并整理文字信息,小董及时整理病例风险点位及密切接触者,公安小李和小朱对病例的同住密接进行流调。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很快就锁定了病例的风险点位及风险人员并递交给了相应的负责人,迅速开展风险点位封控及密切接触者转运隔离。

  但在与病例沟通过程中发现,病例没有到过天堂酒吧及接触过天堂酒吧风险人员,病例日常活动轨迹仅限于到周边的菜店和在小区附近遛弯,询问到的行程轨迹和近期其他的病例也没有交集,因而使得病例的感染来源分析陷入了僵局。

  这时公安小张又仔细地查看了病例3个手机号共5000多条轨迹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病例某日经过的路线正好在其他病例的附近。随后把这个重要线索提交给了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查看了病例活动路线的监控,发现6月8日病例路过某宾馆门前的时候没有戴口罩并且揉了眼睛,而就在1分20秒前,确诊病例满某也正好路过此处,并且没有戴口罩,病例张某某感染来源的迷雾最终被拨开。

  只有尽快确认风险人员活动轨迹,并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风险场所等全部排查出来,才能为后续科学管控打好基础。据了解,为了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丰台区成立8小时涉疫风险人员应急处置指挥部,坚持用好“8小时快速处置机制”,设立风险研判、封控管控、隔离转运等工作组,加强部门联动,做到随判随发、随接随控、随控随报、随报随查,抓实抓细涉疫流调、信息横传、落地管控、隔离转运全流程各项工作。

  夜晚专班的灯经常一亮就是一夜,新的流调数据横传过来,各个工作组立刻响应行动,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和噼啪作响的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大家为流调溯源的信息复核、研判、处置工作忙碌着,用专业、速度的态度和担当与病毒较量。

排查数据、流调溯源…丰台疫情防控一线有群“守夜人”

  现场排查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开展排查工作

  强化夜间执法力量

  开展“七小门店”“三类场所”专项检查和整治

  “考虑到夜间人流量的增加,我们有针对性地对餐饮店集中区域、人流密集区开展‘徒步+车巡’相结合的巡查方式,督促辖区商铺严格遵照疫情防控规定规范经营。”晚上11点,丰台城管执法局执法六中队队长魏玉琳正在和队员们一起在辖区巡查,调度属地综合行政执法队重点开展餐饮单位疫情防控、占道经营和无照游商等街面环境秩序整治工作,积极劝阻人员聚集、未佩戴口罩等情况。魏玉琳表示,“我们一定严查各项违法行为,保障居民安心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好城市的‘守夜人’。”

  为做好“七小门店”和“三类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丰台区连夜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夜晚是便民菜店、药店等经营场所消费高峰,不少群众在这个时段进店消费。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彻底堵死夜间疫情防控漏洞,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夜间依旧坚守岗位,对辖区“七小”门店开展专项整治,检查经营主体是否严格落实入口和人员管理,扫码测温、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措施,对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经营主体采取“熔断”措施,责令其立即停业整顿,与在营菜店、药店签订企业疫情防控责任书,下发行政提示书,督促经营主体维护好封管控区域市场价格秩序、加强民生商品质量管理。

  丰台城管执法系统强化夜间执法力量部署,全力加大对全区域的巡查管控,督促辖区单位、商户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不分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严厉打击无照游商、店外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贺勇)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