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抗疫筑起智慧防线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数字抗疫筑起智慧防线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2-06-16 15:02

    从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流调码等各种“码”的精准溯源,到配送、消杀、巡逻等各种无人设备的应用,从“数字哨兵”到智慧医疗……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让数字技术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倒逼数字技术加快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赋能,共同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智慧防线。

    “场所码”“数字哨兵” 数字化手段助力高效防疫

    图为6月1日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商场拍摄的“场所码”。新华社记者陈飞 摄

    近期,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复工复产,同时防范疫情反复,在上海的公园、商超、地铁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张贴着的“场所码”。

    上海市金山区花开海上生态园副总经理包晓东表示:“以前入园需要手动填写人员出入登记表,经常会出现填写信息不全或者字迹潦草的现象,有了‘场所码’‘数字哨兵’以后,只要扫描一下入园游客的手机或证件,就能一目了然查看健康信息,有助于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刘艳在近期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6月1日以来,闵行区日均“场所码”扫码量已达365万人次。

    “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能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快速追溯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及时查找密接人员,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宝贵时间。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党委副书记邵军表示,在重点场所推行“场所码”“数字哨兵”,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场所码”是为重点场所生成的一个专有二维码;“数字哨兵”是一种具有快速核验健康码、身份证、核酸检测信息等功能的硬件设备。每个重点场所,“场所码”“数字哨兵”两个部署一种就可以。“场所码”可直接下载打印张贴,部署成本较低;“数字哨兵”适合部署在人流密集、通行效率要求高的重点场所。

    邵军介绍,“场所码”“数字哨兵”可以发挥以下三方面作用:

    一是重点场所进出管理更便捷。通过扫码,不但可快速实现常用的“随申码”亮码及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核验,还可以自动完成个人信息登记,提高场所管理效率。

    二是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更精准。在场所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关联到其他扫描过该“场所码”的人员,便于相关部门快速开展流调,精准排查。

    三是注重保护市民个人隐私。按照最小够用的原则,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对所有扫码记录进行严格的统一安全管理,数据实施加密处理,有效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保护市民个人隐私。

    阿里云中国区解决方案副总经理张琪伟说:“数字化手段在实际复工复产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复工复产后,公共场所的人群聚集是疫情出现反复的风险点。对于复工复产后的人群流动,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人员集中的办公大楼等场所,是我们感知追溯分析风险的重点。通过前端‘数字哨兵’‘场所码’的数据采集,后台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人口的流动位置和流动趋势,便于政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日常城市管理中进行资源动态配置,这在过去是没办法做到的。”

    张琪伟表示,数字技术的作用在于将管理中的隐性的、分割的、线下的关键要素,变成了显性的、融合的和在线的要素,从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帮助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决策与执行。(记者赵逸赫)

    云服务 云药房 云检查 线上线下医疗保障高效运转

    图为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生为患者进行线上复诊。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今年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数字医疗对于保障居民就医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数字化城市健康管护组织——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是典型代表。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不仅派出医护人员支援一线,还升级“云药房”服务,保障市民用药需求。同时,搭建抗疫线上专区,联动全国三甲医院提供免费问诊,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医疗保障。

    2020年4月,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下,天津微医总医院(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天津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建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通过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赋能基层,为百姓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

    其中,“云药房”对于解决百姓用药问题作用显著。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闫晋红介绍,“云药房”衔接二三级医院的用药目录,药品种类超过3000个,还提供诊后的用药指导服务,确保患者按时、按量合理用药。此外,“云药房”还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审方相结合,从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禁用慎用药等方面,对每一张处方进行审核,并设有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审核服务,确保用药安全。

    闫晋红说,疫情发生前,日常全市“云药房”每天的处方量有1万多单;疫情发生后,天津市多个区域被调整为封控区和管控区,“云药房”的服务也随即“升级”,连夜备药,确保封控区和管控区内居民用药需求。其中,以慢性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用药需求最高。

    此外,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且需长期服用同种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将长期用药处方天数延长至不超过12周,保障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用药需求。

    记者了解到,有用药需求的居民可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网上购药,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使用专用车辆将药品送至社区指定地点,社区网格员负责将药品送至居民家中。此外,居民还可实现网上就诊,并通过各医疗机构开通的咨询服务电话进行寻医问药,实现足不出户完成就医。

    线上线下医疗保障的高效运转,得益于天津市近年来的数字健康建设成果。根据天津市《“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遴选实施方案》要求,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20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打造、遴选和推广一批成效显著、创新引领性强、可复制推广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以促进天津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由“单点突破”向“整体提质”转变,加速天津市卫生健康数字化变革。

    该方案实施以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发布两批天津市“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包括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在内的38个项目入选,涵盖智慧医疗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等应用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据介绍,天津将持续推动数字健康建设,积极探索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并不断总结经验,为疫情防控提供借鉴。(记者王宁)

    消杀 送货 巡逻 “无人科技”深入抗疫一线

    图为无人驾驶扫地车在合肥南站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一家隔离酒店,2台小型无人消杀车熟练地乘坐电梯,为酒店进行全面消毒,一旁的无人扫地车同步在为酒店进行清扫工作。

    “无人消杀车每15分钟可完成1000立方米空间的消杀工作,而扫地车每小时可完成5000平方米面积的清扫工作,这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无人车的技术方案提供商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子公司总经理葛晴说。

    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5G等技术加持的无人车、无人机等“无人科技”依托零接触、多功能、全天候等优势深入抗疫一线,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成为城市抗疫保供的重要力量。

    据葛晴介绍,除了无人消杀车和无人扫地车,公司研发的无人安防巡逻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卡点高速路口派上了大用场。

    “高速路口人流量大,无人安防巡逻车可以来回巡逻,为来往司机测量体温,并进行防疫宣传,既为司机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葛晴说,目前这种无人安防巡逻车在上海、河北、云南、新疆等地都已投入使用。

    此外,面对疫情运力不足的问题,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有效缓解了物资“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在广东、上海等地区,无人配送车深入疫情管控区域一线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无接触物资配送和寄递服务。在上海,无人机不仅承担着小区巡航、宣传疫情防控的工作,还成了为居民送药的得力助手。

    美团、京东、阿里菜鸟等企业也瞅准风口,纷纷布局无人配送业务。今年“618”购物节启动后,菜鸟驿站在全国200多所高校累计投入500多台无人车“小蛮驴”服务百万师生。

    自5月20日起,美团无人机开始在杭州进行常态化核酸样本运输,截至6月13日配送了超100万人次的核酸样本。

    据报道,美团CEO王兴近日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包括自动配送车、无人机等在内的机器人可以与骑手协同,更好地满足居民社区、办公园区、大学、开放道路等不同场景下的即时配送需求。他还提到,无人机和自动配送车是对现有的配送网络的能力补充,从而从结构上提升履约效率,并最终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无人配送技术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地方政府也进一步发布具体的管理方案。2021年5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布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为首批无人配送车企业颁发了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深圳、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等地也正在加紧研究相应管理办法。

    “科技是抗疫的硬核武器,也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在疫情防控的诸多环节都可以高效、精准地解决问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科技企业更应该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抗疫提供科技支持,真正地实现科技向善。”葛晴说。(记者汪海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