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们以青春许河源——记黄河源头玛多县气象局的年轻人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他们以青春许河源——记黄河源头玛多县气象局的年轻人

来源:科技日报2022-05-24 14:44

  在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坐落着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级国家基准气候站。几个年轻的“90后”在这里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乐观奋进,用青春和奉献,为黄河源区的气象服务保障付出了艰辛努力。

  天刚亮,索南措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冒着严寒来到观测场,将一根塑料管慢慢拉起,不停地用手捏着管子。

  “找到结冰点了,215厘米。”索南措记下刻度显示的数字,“别看管子只有3米长,这可是观测冻土的法宝。通过测量管内水的结冰厚度,就能得知冻土消融情况,对当地气温变化作出精准的预测,为牧民群众提供气象信息。”

  2020年8月从青海大学毕业后,29岁的索南措成为一名守护黄河源的气象观测员。每天天不亮就要巡查观测场,检查观测站四周的高山积雪,顶风查看地温传感器的积雪覆盖情况,冒雪观察风塔运转是否正常……这些都是索南措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

  玛多县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属高寒草原气候,天气多变,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为只有-3.3℃,即便在盛夏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8.0℃,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8.1℃,全年大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59%。

  在这样的地方,虽然工作不到两年,索南措脸上已留下了淡淡的“高原红”。

  玛多县气象局前身是1952年建站的青海省黄河沿气象站。进入21世纪,气象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综合探测能力提升的同时,观测技术手段也不断进步。

  “曾几何时,大家对气象工作的记忆停留在简单的百叶箱中。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GPS/MET水汽遥感探测仪等。”玛多县气象台台长祁绪龙说起气象观测如数家珍。

  玛多县目前已建成8个自动区域站。如今,由气象卫星、各类监测网等先进技术构架的捕捉天气变化的“天罗地网”,使这座黄河源头海拔最高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承担起更丰富的职能。

  记者一行在黄河源头的措哇尕泽山顶遇见祁绪龙时,他正和同事徐天文等人在拍摄视频素材。海拔4610米的山顶上,他们顶着大风,脸上笑容迎风绽放。

  负责摄像的徐天文,是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担任着地面组组长的重要职责。25岁的他,性格沉静、内敛,工作极其认真,爱钻研,安排的工作总会在第一时间完成。

  祁绪龙是个阳光、时尚的“90后”。从小是个“开心果”,虽然已经在气象领域摸爬滚打了9年,先后在果洛州的班玛县、玛沁县和玛多县工作,从“高海拔”到“更高海拔”,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但是脸上的笑容从未变。

  “要自信、阳光、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嘛。不管条件怎样艰苦,生活的乐趣是靠自己创造的。不要因为环境恶劣,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爱笑的祁绪龙常常对小伙伴们这样说。

  2020年12月,祁绪龙从玛沁调到玛多工作。晒得黝黑的他常这样打趣:“其实玛多也不怎么刮风,每年只刮两次,一次只刮半年”。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属高寒草原气候,天气多变,易发生雪灾、冻害、大风等自然灾害。一旦观测到极端天气出现的预兆,就要第一时间上报数据,发布灾情预警,确保通知到户,减少牧民群众的损失。

  祁绪龙带领小伙伴们,一改传统科普方式,一方面准备许多配有汉藏双语对照的图画和标识;同时,他们还积极学习藏语,想给牧民群众讲更多气象知识。

  “人们常说,玛多县是一个艰苦的地方,敢来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好样的。这些年轻人用青春守护河源,只为把气象科普带去千家万户。”玛多县气象局局长陈海宁说。(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 李 宁 童 昊)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南西裴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甘肃通渭:医疗"组团式"帮扶惠民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为生产生活插上“数字翅膀”。
2023-03-23 05:00
电解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是由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的。
2023-03-23 09:36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