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郑州“疫线”:他们用行动便民 你被暖到了吗?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郑州“疫线”:他们用行动便民 你被暖到了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5-11 17:18

  (抗击新冠肺炎)郑州“疫线”:他们用行动便民 你被暖到了吗?

  中新网郑州5月11日电 题:郑州“疫线”:他们用行动便民 你被暖到了吗?

  作者 杨大勇 陈敏

  帮流浪乞讨人员寻亲、为居民制作“预约码”、公交车长“变身”红马甲……5月以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让郑州一度“安静”下来,但在郑州街头、社区、村庄等防控“疫线”,一个个温暖故事在不断上演,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更温暖着这座城市。

  助流浪乞讨人员寻亲

  疫情之下,没有人会成为孤岛,流浪乞讨人员的防疫工作该如何做?

  5月10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民政局胡尊献等人顺利完成了一位流浪乞讨人员的交接工作,对其进行了健康监测、隔离以及各项返乡救助。

  此轮疫情以来,身为中原区民政局下沉到辖区桐柏路街道的胡尊献在心中绷着一根弦,那就是如何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防疫工作。

  中原区桐柏路街道,老旧小区较多,人员复杂,各项配套管理建设相对落后,给抗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特别是无主管楼院、流浪人员等。

  “个别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在路上四处游荡,无法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疫情传播风险。”在忙完一天的社区防疫值守工作以后,胡尊献又带着人员开始夜间流浪人员救助巡查工作。

  为了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当大家在吃晚饭时,胡尊献和队员们还在沿街巡查,骑车穿行在大街小巷。

  “我们在夜间巡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管理机构的救助,长期在街面流浪露宿。”胡尊献介绍,尤其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其自身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加之频繁流动,防止流浪乞讨人员感染已成为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据介绍,疫情以来,中原区救助站按照工作预案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变化,合理安排并及时调整受助人员护送接返路线。对因为疫情暂时无法返送人员,移交郑州市救助站进行健康监测、隔离以及各项返乡救助。

  劳模精神在“疫”线闪耀

  与胡尊献不同,全国劳模、郑州公交第一运营公司车长曹瑞娟及曹瑞娟工作室成员赵利培、虎萍、王立超、任聪强等,平时工作在“路上”,护送成千上万的乘客安全抵达目的地。

  疫情之下,曹瑞娟及曹瑞娟工作室成员们则穿上红马甲,变身志愿者,冲在疫情防控“疫线”,用实际行动扛起责任担当,让劳模精神闪耀在抗疫一线。

  “每当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的那一刻,立刻感受到身份的转变,那份责任感是从心底迸发的。”已经参与志愿服务多年的曹瑞娟告诉记者,她愿与每名志愿者一起,用奉献与爱心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用努力和坚守迎接抗疫胜利的曙光。

  正如曹瑞娟所期待的那样,5月10日深夜,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调整了主城区疫情防控措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封控区、管控区除外);城市交通恢复正常运营;中小学、幼儿园恢复线下教学……

  自制“预约码”暖民心

  不仅在城市,在郑州的村庄里,同样有看似不起眼的故事在上演。

  5月4日,是郑州此轮疫情“安静”下来的第一天,郑州市中牟县邵岗村委的李莹坐在电脑旁,收集汇总各组预约码信息,整理、修改、删除重复码,和各组长核对信息,确保正确无误后,在每张A4纸上排九个“预约码”便开始打印。

  “我们在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儿童不会使用手机,尤其是扫码做核酸检测时,很不方便。”李莹介绍说,为此,她决定自制“预约码”。

  考虑到普通A4纸纸张较薄,容易破损,李莹就用宽胶带粘在表面,像是照片过塑一样,最后再把“预约码”从整张粘过胶带的纸上一个个裁剪下来,方便存放。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工作,李莹也是做到细致入微,用尺子量,剪出多余边角,最终出来的“预约码”大小尺寸一样样的,整齐美观。

  5月5日上午,趁着村里组织核酸检测,李莹制作的“预约码”及时发到排队等候的居民手中。有了“预约码”,上年纪的老人再也不用担心拿错证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上网课的孩子再也不用着急问爸爸妈妈要手机、查看“预约码”了。

  虽是小小的举措,却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村民任金锤说:“这打印出来的‘预约码’用起来就是方便,怪得劲。”(完)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