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政府建设应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数字政府建设应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

来源:新华网2022-04-26 10:56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将如何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数字政府将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数字政府建设未来的方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

  “数字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更加广泛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盘和林表示,《指导意见》提到了以数字政府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优化和治理能力提升,尤其是对于建设服务型、廉洁法治的政府模式,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通过政府数字化来更好地服务人民,以泛在、智慧、便捷等方式,推动数字普惠和数字向善,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经济调节能力等。通过数字化来整合政府资源,形成系统化、多维度、齐头并进的新型治理方式。此外,《指导意见》提到了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以维护数字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蓬勃开展,数字政府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盘和林表示,一方面算力资源不足导致政府的数字化进程不够快,比如部分区域健康码在高峰期停摆。未来数字政府将不仅仅是布局数字技术,还要在资源调配能力方面进一步优化数字政府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数字政府内部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资源整合。这就需要打通线上线下,将各个数据信息端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信息处理体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形成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政府要率先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做出表率,带动数据产业发展。

  “数字政府如何在管理运维上实现智慧化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国数字政府实现了信息化和一定程度上的数字化,但是离智能化和智慧化还有一定的距离。”盘和林表示,目前更多的是对数据的静态管理,并没有实现智慧化管理。“未来,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盘和林表示,这个过程可能比实现信息化要艰难,需要我们利用AI深度学习等方式实现。

  “如何利用大数据将社会治理与民众的获得感结合起来,是数字政府建设接下来面对的挑战。”盘和林表示,这也是数字技术本身的要义,它将传统的比较粗放的管理变得更加精细。这在疫情防控管理中也体现了出来,一些社会治理问题通过传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手段无法解决,但是通过数字化就可以将管理的颗粒度精细到一个群体、一个个体。“这是下一步的目标,真正有效的数字政府既体现在宏观的管理、治理和服务上,也能通过数字化技术满足某个特定群体,甚至是某个个体的诉求。”

  “数字技术将拓展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边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管理的颗粒度细化,解决政府管理中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盘和林表示,这将是数字政府建设未来的一个方向。(记者苏德悦)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