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成都乡村民宿 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探访成都乡村民宿 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2-04-25 09:57

  探访成都乡村民宿 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关键词:乡村振兴

  2月9日召开的四川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把“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作为谋事基点,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工作基调,把“取得可考核的成效”作为鲜明导向,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作为组织保障。

  “五一”假期临近,成都市民叶先生忙着制定出游计划。“我们准备在成都周边找个民宿住两天,放松心情拥抱大自然。”他说,虽然提前了10来天预订,但还是慢了一步,“很多民宿一两个月前就预订完了。”

  经朋友推荐,后来叶先生成功预订到一家乡村民宿。“这个假期,我们不仅要住民宿,还要逛古镇,带着孩子一起去摘樱桃和桑葚。”他说。

  据途家民宿发布的“五一”出游趋势显示,截至4月22日,“五一”假期乡村民宿的订单量占比达到51%,较去年提升20%,订单量首次超过城市民宿。

  在四川,近几年,一批由村民房屋改造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呈现集群式、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这些散落在青山绿水中的乡村民宿,不仅让游客体验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成都多个乡村民宿,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点位1: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

  从民宿到多元业态

  组建合作社发展民宿经济

  4月23日清晨,刘静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初露的晨曦镶嵌在青灰色的山体上,勾画出一幅清新的田园风光。照片中的地方,就是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

  刘静外婆的家位于麟凤村,童年时,她每个周末都在这里度过。再次回到这里,她兴奋不已,并萌生了在这里经营一家乡村民宿的想法,为在城里奔波的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尽情放松的地方。

  2016年,37岁的刘静回到麟凤村开起了民宿。在此之前,她是一名酒店管理从业人员,跟随丈夫在他的家乡天津发展。

  从天津回到蒲江开民宿,旁人不解她的选择,可她知道,与城市的繁忙相比,乡村的宁静更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在家乡的风景与茶香中,她嗅到了新的机会:重新选择的行业,正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同频共振。

  “民宿不仅要好看,更重要的是体验感。”刘静说,她的民宿房间不多,但在设计中把它变成了一个复合空间,“游客们可以来住宿,也可以通过体验项目来感受体验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根据不同季节,刘静设置了不同的体验项目。比如,春天带着游客去采茶,夏季带游客体验石磨豆花……在她看来,民宿可以承载更多的意义,是周末节假日放松的“后花园”,是惬意的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更亲密的连接。

  越来越多的麟凤村村民,也发现了民宿行业的广阔空间。麟凤村党委书记陈昌文说,目前麟凤村已开设民宿18家。

  2018年底,借助“麟凤花开”林盘发展机遇,麟凤村老百姓自发组建合作社,66户村民现金入股112.5万元,加上财政项目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近300万元,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联合社下设茶乡神韵乡村旅游专合社、麟凤村花卉园艺专合社、沙楼果品合作社、甘成茶山旅游合作社,开办民宿餐饮,增加研学体验经济。

  创业6年,刘静见证了麟凤村的变化:交通更便利了,村里还修建了儿童乐园、绿道等配套设施。另一些变化发生在村民身上。“我们会对民宿主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茶艺、烘焙等。”陈昌文说,村里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让村民有了发展新业态的底气,也让更多村民有了加入其中的意愿。如今,麟凤村还发展出研学、科普、茶艺、露营等多种业态,丰富游客体验。

  “这里已成了蒲江有名的‘民宿村’,大家的荷包越来越鼓,村民的信心越来越足。”陈昌文说。

  点位2: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

  以“共享经济”发展民宿

  实现自然、人文资源价值“共享”

  初到成都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不少人会被一座座川西民居独特的造型吸引:屋檐向外延伸出2至3米,由竹条编制或灰瓦搭建起来,如同给房屋戴上了“太阳帽”;屋檐下,村民们喝茶、聊天、晾晒谷物和衣物。这里以前叫小石村,如今因为这个特色,又被称为“大屋檐村”。

  大屋檐下,民宿产业越来越红火。201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岳付飞,受邀回村担任金城社区党委书记。随后,他确立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道路。

  看着村内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闲置的房屋,岳付飞萌生了发展民宿的想法。他请来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设计师李烨。设计中,李烨用“同在屋檐下”的理念,增强空间与情感的连接,给建筑设计了“大屋檐”造型。

  同时,采用“共享经济”发展民宿。“就是由村集体出面,租下村民的房子,统一打造成民宿,交由第三方来运营,占股比例为集体经济组织40%、村民30%、运营公司30%。”岳付飞说,这样既能盘活村上的闲置资源,又能让村集体和村民都增收。

  “例如,小石记·山宿就由四户村民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一楼房屋用于农户居住,二楼作为共享民宿对外开放。住在这里,给人一种既是游客又是村民的感觉。”岳付飞说,民宿正式营业后,村民们干劲十足。据统计,自2020年8月运营以来,营业收入合计80万余元。

  看着村里的民宿做得有声有色,村民们主动加入了进来。2021年,村民张燕在小石记·林宿找了份工作,主要负责保洁和接待工作。“民宿离家近,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达,下班后可以回家做农活,也能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一个月下来还可以增加三四千元收入。”她说,现在不仅腰包鼓了,也明显感受了村里的变化,“村里多了很多漂亮的建筑,环境也越来越好。”

  这几年,岳付飞也见证了彭州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蜕变。目前,彭州已建成西南首家民宿学院,吸引了浮云牧场、大乐之野等全国50强民宿品牌来此投资,落地营运了自在山居、熊猫的森林等精品民宿,民宿生态产业格局初步成型。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升级民宿产业,提升品质和体验感,把社区新的生活方式融入进来。”岳付飞说。

  点位3: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网红建筑带动乡村发展

  让诗与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在崇州的所有民宿中,道明镇的竹里民宿无疑是最有特色的人气民宿。竹里的名字来源于陆游的《太平时》:“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竹里的整体设计都巧妙融入了竹编元素,民宿共有8个独立建筑体,每个建筑为一间客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林盘之中。

  “2018年5月,竹里民宿正式开业,极具创意的建筑外观吸引了很多关注,可以说从开业就非常火爆。”崇州文旅集团营销总监吴苏川说,2017年,民宿刚刚在国内兴起,四川也有较为出名的民宿,如浮云牧场等,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

  从文化底蕴到产业业态升级,再到产品塑造,在民宿打造过程中,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其实复盘整个过程,竹里项目的成功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存在必然性。”吴苏川说,虽然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大多数民宿的整体营业收入都出现下滑,但竹里的整体营业收入却实现逆势上涨。

  “竹里的定位客群是追求舒适和品质的客户,60%都来自成都本地,省外客人大多来自重庆和北上广深等城市。”吴苏川说。

  5年间,成都的民宿氛围日益浓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参与者变多了,消费者的认知需求和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吴苏川说,例如在崇州白头镇五星村和道明镇竹艺村,都出现了很多新民宿,当地村民和村集体也建设了很多配套业态,共同带动崇州旅游业的发展。

  民宿如何打造出品牌特色?吴苏川说,首先是民宿的主题文化,可以适当融合文艺、乡土、民俗等元素,除了吃和住以外,还可以赋能其他业态,并围绕民宿核心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线路,增加客人参与性和体验感。

  数据显示,2017年,崇州全市乡村旅游接待达110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3亿元。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1562.43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了41.94%;实现旅游收入105.23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195.34%。截至目前,崇州共有民宿450余间,初步形成了以白头镇、街子古镇、道明镇、元通镇、观胜镇等区域为代表的民宿集聚发展区。

  崇州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崇州在发展旅游民宿产业中,注重将文创、农耕文化、林盘等资源和民宿产业发展融合,依托林盘资源,充分融入了文创体验、大地艺术展览、商业会展、研学旅游、培育孵化等消费业态,同时将民宿与旅游、体育、农业、康养等产业,以及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形成了产业集聚区衍射的强大推力。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思英烈

  • 杭州亚运会|亚运头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