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外卖封签”新规今天起实施 给外卖“上锁”把住最后一关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北京“外卖封签”新规今天起实施 给外卖“上锁”把住最后一关

来源:北京晚报2022-04-06 10:22

  “外卖封签”新规今天起实施 给外卖“上锁”把住最后一关

  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从今日(4月1日)起开始实施。外卖打包要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这一新规,成为备受消费者和商家关注的焦点。

  新规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平台、配送单位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的管理。此外,食品销售经营者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也参照本规定执行。

  配送

  餐食防止被人“动手脚”

  为了防止外卖餐食在配送过程中被人“动手脚”,新规要求,打包好的食品容器应封盖或封口;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应无法复原。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

  “《规范》要求封签或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无法复原,是要确保食品从离开餐厅到顾客手中这段时间,没有被开启,避免在配送过程中产生人为恶意开启的风险,或者在配送过程中发生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包装异样。消费者也可通过封签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作为新规范的起草单位之一,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傅龙成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外包装袋的使用,无疑会让人吃得更放心。通过网络餐饮服务供应的食品质量安全应与堂食保持一致。此外,生食水产品等对配送温度要求严苛的食品不宜外送。

  标识

  随餐提供食品制作时间

  外卖不仅要标清食用时限等信息,配送还要“尽快”。新规提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随餐提供食品制作时间、建议食用时限等与食用相关的信息。

  按网络订单制作食品时,同一订单的食品宜同时出品,不能同时出品时,应合理安排出餐顺序,先出品易于保存的食品。食品制作后应立即打包配送,需暂存的易腐食品暂存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暂存温度热藏宜为60℃以上,冷藏宜为8℃以下。

  背景

  把住食品安全“最后一关”

  傅龙成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餐饮的网上外卖业务迅速增长。来自全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网上外卖收入达到6561.5亿元;2021年,大型连锁企业的网络外卖业务增长了约60%,网络餐饮对于拉动餐饮企业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出现了部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核把关不严,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疑惑

  餐饮业是否额外增加成本

  增加外卖封签后,会不会因此增加餐饮企业的成本,进而转嫁给消费者?对此,部分餐饮企业表示,新规实施后,不会额外收取所谓的“封签费”。

  记者注意到,一些餐饮企业的“封签”其实只是简单的两个订书钉。有的餐馆将食物装进打包纸袋后,会用订书钉将纸袋的袋口“钉死”,外卖小票也同时用订书钉固定在纸袋上。

  在网购平台上,记者询问一家专门定制外卖封口贴的商家,得知定制封口贴价格为1000张50元,10000张200元,也就是说,每一张封口贴单价在0.02元至0.05元之间。通用封口贴价格则更低廉,12厘米长3厘米宽的封条折合每张价格约为0.015元,8厘米长2厘米宽的封条每张单价约为0.008元左右。此外,普通餐馆外卖餐盒依据不同尺寸和材质,成本价格大约在0.5元至4元不等。

  对此,傅龙成解释,目前北京餐饮使用外卖“封签”是普遍做法,也是餐饮企业确保配送食品安全的方法之一。这一做法并不是新增要求,只是北京版的《规范》中将现有的操作纳入了标准文本。从规范管理来看,绝大部分餐饮企业已自觉进行外卖餐饮食品的封口或封签,以避免配送过程中发生恶意开启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和消费者涉及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北京版的《规范》对于外卖封口的关注点在于封口一经拆开就无法复原,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封口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从行业发展来看不会增加企业成本。”傅龙成说。

  记者体验

  包装袋被打上三个订书钉

  “我们早就开始封签了,从开店那天开始,一年多了吧。”早晨,亦庄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忙着给源源不断的订单外卖打上封签。

  今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十多家早餐店,他们对封签的执行,绝大多数做得不错。

  早餐店

  “顾客放心,我们也放心”

  早晨7点,记者来到亦庄一处餐饮聚集地,这里有五六家早餐店已经开始营业,包子、油条、粥、中式早餐、西式品牌连锁……品类丰富。在这个时间,早起堂食的顾客还不多,但是鱼贯而来的外卖骑手,在这几家早餐店门前集聚起来。

  一家油条店开在下沉广场内,需要乘扶梯下楼。虽然对门就是西式品牌连锁,但油条店的生意很好。不断有外卖骑手跑下电梯,到油条店取餐。店员不停地处理着手里的订单,他把油条和粥分别包装好,再一起装进纸袋里,最后用订书机摁死。因为订单太多,他甚至无暇照顾堂食顾客,只能不时抬头问几句:“您好,油条、粥都有,您吃什么?”

  8点,记者来到亦庄另一处餐饮聚集地,随着时间变化,早餐店的堂食客流开始多起来。一家中式早餐店里,老板亲自参与外卖订单打包。他麻利地给外卖包装打上三个订书钉。“我听说规定了,不过我们早就开始执行,从开店那天开始。”老板说,曾经有客户反映过外卖有问题,“我第一时间就问顾客,收到外卖的时候,封签是好的吗。封签好的,是我们店的责任;封签坏了,那是运送环节的责任,这样很明确。有封签顾客放心,我们也放心。”

  另一家早餐店的店员则完全不知道新规今天落地,但他正在给手里的外卖包装封签,“老板一直要求用订书机摁死”。

  记者探访的十多家早餐店,知道今天新规落地的很少,但已经执行外卖封签的很多。只有一家店老板模棱两可,说没接到通知,有塑料袋系的,也有封死的。

  配送员

  “希望所有外卖都进行封签”

  记者采访了几个在一起等着取餐的外卖小哥,他们虽然不太清楚今天是新规落地的日子。但是,他们说现在封签的饭店非常多,“现在都这样。”

  有一个在角落里一边休息、一边吃包子的小哥则透露,有时候订单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会看到外卖没封签,“说实在的,咱管不了这个,咱是个跑腿的,封签不封签,是商家的事。要是顾客拒收,也是跟商家的事。而且,顾客就是为了吃饭嘛,还没遇到过对封签特别较真的。”

  “很多连锁餐饮品牌都做好了封签。”骑手小张告诉记者,商家自己开始封口的时间至少比规定出台早两三个月,其中以西式餐厅、粥等需要保温的餐品以及客单价高的餐厅封签的情况比较好。“封签更安全,而且万一餐厅确实给少了,如果封签完好我们也不会被投诉。我们希望所有外卖都进行封签。”

  平台

  督促商户 使用外卖封贴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多数中小商户会使用保鲜膜、订书钉等方式对餐食进行密封,大型连锁餐企则普遍有专用外卖封贴。

  近日,外卖平台也向部分餐馆率先发放了一批专用封贴。粮薪筵双榆树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天前刚收到了一批美团外卖平台的封贴。这种长条形封贴的一端有几条缝隙,将封贴贴在系好的外卖塑料袋口处后,如果撕开封贴,有缝隙的一端很容易断裂。

  美团外卖北京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正积极引导外卖经营者尽快使用外卖封签,并在线下宣传活动中为部分餐饮商户免费发放。平台将于近期通过系统后台向所有商家推送关于使用外卖封签的要求。

  饿了么已于4月1日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倡导督促北京本地外卖餐饮商户按《规范》要求使用食安封签,并于近期定制了首批“食安封签”,面向丰台、海淀部分商家免费发放,截至目前共发放60万份。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还联合饿了么平台和餐饮企业共同发起“商家安心联盟”公益活动,倡导餐饮商家使用“食安封签”,强化外送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在特殊时期下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商家

  应对新规 早有提前准备

  记者在位于国瑞购物中心商场的老乡鸡的取餐口注意到,店里工作人员对外卖餐食进行打包时,首先用保鲜膜将每一份餐盒盖口缠住,再将餐盒放在包装袋中,连同小票一起用订书机进行装订,最后在袋口贴上一张密封条。绿色的密封条上写有“出餐后已密封,标签破损请拒收”的字样。

  刚到饭点,商场内黄的、蓝的,穿着各种颜色外套的外卖骑手,穿梭在商场各楼层之间。在一家门店的外送窗口,一位店员先将餐品放在纸袋里,再将袋口对折,最后将折好的地方贴上具有品牌标识的封条后才交予骑手。拿到餐品的骑手等不及扶梯的速

  度,三步并作两步拎着外卖大跨步跑起来,记者看到,骑手手上的外卖被封签把包装袋密封地严严实实。在甲乙饼·粥店前,外卖取餐处的餐品则大多为铝箔保温袋,封口用两个订书钉封上,也有一个袋子因放的餐品较多并未封口。

  相比之下,大型连锁餐企的外卖密封方式更加到位。麦当劳全国门店自2018年起就使用专门的贴纸将外卖纸袋袋口进行密封;全聚德即将上线一批新的外卖封贴,对外卖袋口进行密封;星巴克的外卖袋口内的一侧贴有双面胶,将饮品装入纸袋后再撕开胶上的贴纸,就可以将纸袋两面进行贴合。(记者张楠 孙毅 杨天悦 黄品超 实习记者 夏骅)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