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01一座山塘桥连接南北两个“山塘村”,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浙沪联合党支部,推动“发展一体”共富奇迹。
02浙沪5个行政村形成“大山塘”跨省组团,通过“五共模式”实现土地、产业与生态一体化发展。
03“寂静山塘共富工坊”于2025年运营,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带动村民成为“合伙人”。
04“鲜到家族·云享共富集市”设立毗邻共富商品区,联动“田园五镇”特色产品实现片区共富。
05广陈镇农业主体产值超100万元的达52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5%,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一座山塘桥,连接南北两个“山塘村”;一份联合党支部的红色蓝图,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催生了“1+1\u0026gt;2”的共富奇迹。近日,在浙江省平湖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走访时发现,通过深化“毗邻党建”模式,这片位于浙沪边界的土地,正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协同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广陈路径”。

党建破壁,从“地理毗邻”到“发展一体”
2017年10月,平湖广陈镇山塘村与仅一河之隔的上海金山廊下镇山塘村,成立全国首个浙沪联合党支部。这座横跨两地的山塘桥,从此不再是地理分界,而成了联结的枢纽。
党建“试验田”的成功,催生了更广阔的“丰收”。依托联合党支部七年来的扎实根基,最初的“南北山塘”双村联动,已升级为涵盖浙沪5个行政村的“大山塘”跨省组团发展示范片区。片区创新成立联合党委,通过事务共商、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的“五共模式”,推动五村像“走亲戚”一样频繁交融。
组织纽带拧成一股绳,发展动能喷薄而出。片区通盘考虑19.4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绘制出“东部生态美学、西部产业连片、南部宜居安康、北部老街古韵”的一体化发展新版图。截至目前,已联动实施173个重点项目,盘活土地1.6万亩、闲置农房118幢,带动社会资本投入7860万元。一组数据见证了组团的成效:5村村集体总收入突破2200万元,经营性收入突破1100万元,村均增长37%,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9000万元。

组织赋能,从“风景红火”到“群众共富”
党建强,则发展强。“毗邻党建”不仅做活了景区,更做大了共富“蛋糕”。党组织的力量深入肌理,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合伙人”。
在明月山塘景区核心区的“寂静山塘共富工坊”,看到了“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的生动实践。工坊于2025年“五一”正式运营,由返乡青年与专业团队牵头,整合村民闲置资源,并立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协议——产品利润的20% 直接返还参与村民,年底再根据贡献度发放二次分红。
与此同时,由山塘村强村公司运营的“鲜到家族·云享共富集市”山塘店,则设立了专门的“毗邻共富商品区”。它依托“T300农创走廊”,搜寻“田园五镇”的特色产品。例如,一款取自平湖糟蛋精华的“糟蛋酱”,深受上海游客喜爱,其销售所得通过景区运营公司的“集市项目”进行分成,实现了片区的联动共富。
2024年底,广陈镇农业主体中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有52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5%。党建牵引下的共富之路,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红色根脉,从“单点示范”到“全域开花”
“毗邻党建”的成功实践,为广陈镇的整体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作为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镇,广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结出了累累硕果。
该区已成功列入省部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名单,创成平湖首个全国文明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多项荣誉。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一个以“农业硅谷、农创高地”为目标的现代化乡村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从联动沪浙的“明月山塘”,到激活内生的“共富工坊”,平湖广陈的实践深刻表明: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就能将毗邻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制度优势”,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潮新闻 共享联盟·平湖广陈 陆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