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举行,海内外嘉宾、校友与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庆七秩华章。自1955年创办以来,浙艺始终坚守“求真尚美 精艺修为”校训,培养了茅威涛、何赛飞、陶慧敏等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七十年弦歌不辍,如今,浙艺在传承与创新中再启新程,为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谱写新的时代乐章。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5年创办的浙江省文化干部训练班,七十年来几经更名与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涵盖戏曲、音乐、舞蹈等13个二级教学单位。此外,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综合类艺术高职院校。
回望来路,浙艺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形成了“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鲜明特色,入选国家“双高计划”,获得“文华大奖”“荷花奖”等殊荣。学校以艺术教育服务社会,以美育滋养时代,在浙江山区26县和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基层公共文化人才,为共同富裕注入文化力量。

在校庆现场,师生与校友共同举行“饮水思源”仪式,用“黄龙之水”浇灌“浙艺之树”,寓意艺术之花常开,文脉薪火相传。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精彩纷呈:五代越剧“小百花”同台演绎《代代相传》,舞蹈学院师生表演古典舞《西施别越》,笛子协奏曲《幽兰逢春》悠扬动人,《艺向未来》《艺者无疆》等节目以现代科技融合舞台艺术,展现出浙艺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现场掌声如潮,情感与艺术交融。观众不仅看到了传承的力量,更感受到了新时代艺术教育的脉动。正如校友茅威涛所说:“母校给予的不只是技艺,更是精神的坚守与信仰的传承。”
校庆期间,学校还举办了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办学成果展、新书赠送与实物捐赠仪式。崭新的校史馆、赵松庭纪念馆、电影陈列馆同步开放,构建起集校史讲堂、思政课堂与美育空间于一体的文化育人阵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通讯员 秦宇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