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8日,在浙江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40周年之际,钱塘江—莱茵河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举行,来自中德两国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合作历程、共话融合创新新篇。
从1985年执行浙江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合作协议,浙江科技大学对德教育合作已走过了40年。该校党委书记赵东福说,中德两国虽相距万里,但追求发展、拥抱创新的精神息息相通。今天,我们以“中德携手共谱教育科技产业新篇”为主题,共同举办这场大会,希望顺应开放发展大势,开启教育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起点。
赵东福与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德中议会小组主席、德国联邦内政部前部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共同为“浙江科技大学欧洲创新研究院”揭牌。研究院由浙江科技大学与欧洲赛尼西斯(Synesis)联合体共建,携手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知名机构,着力打造中德、中欧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新平台。
大会现场,该校校长陈建孟与德国合作院校代表共同发布《中德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愿景》(简称:杭州愿景)。面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中德合作高校倡议将自2007年举办的“中德论坛”交流合作平台从聚焦人才培养升级为集教育合作、科技协同与产业创新于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并共同发布新合作愿景——杭州愿景。
大会举办“钱塘江与莱茵河战略对话”。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在讲话中指出,中德建交53年,维护和发展中德友好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我们共同为这个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正能量。中德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是两国关系最牢固的民意基础,而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是这一关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德教育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教授等来自两国的专家学者先后分享观点,从政策、教育、科技、产业等维度探讨中德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谋划合作发展新蓝图。
大会现场,《四秩同辉——浙江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文集精粹》纪念文集发布。该书由浙江科技大学精心策划并编纂,以文字定格合作瞬间,以文章记录中德友谊,回顾梳理过往经验,为新的合作篇章开启注入活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