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新一届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公布,浙江科技大学“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三融三通’双元制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一等奖。该成果依托浙科大40年中德合作办学优势,以教育部首个中德校企合作双元制本科试点项目为载体,紧扣产业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特点,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创新双元制培养实践路径。
浙江科技大学是一所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1985年,在中德两国深化教育合作的背景下,浙江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签署合作项目,浙科大执行项目协议,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经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990年,中德政府级合作项目签署,学校在项目支持下新建一批先进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创新性引入“两个实践学期”、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起“理论+实践”的培养雏形。作为改革开放后探索高层次应用型培养的高校之一,学校以“德国模式、中国特色”为办学内核,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搭建起中德交流的坚实桥梁。
据统计,该校已累计选派3000余名学生赴德学习,36人次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等机构奖项,近1400名德国留学生来校交流,形成“双向流动”的育人态势。据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2010年报告显示,学校中德高校合作项目数量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位居中国高校第二。
2013年,学校“基于中德合作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二十年探索与实践”课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年来,学校持续以中德合作为依托,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2014年学校成立浙江省首家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联合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等德方院校开设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采用“4年本土学习+2学期德方交流”模式,累计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工程师超2000人。
2021年,学校与德国博世汽车服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全国首个车辆工程“双元制”本科专业落地,将企业车间变为“第二课堂”,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学习理论,一半时间在企业参与实操,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这一“双元制”项目坚持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聚焦解决教学真问题、提高人才培养实效,在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内容、平台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形成了“学科融合,资源联通”“产教融合,工学贯通”“科教融汇,研学相通”的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双元制培养经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