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距离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倒计时30天,天目未来谷的风里,已弥漫着热情与期待。当脚步踏入临安天目未来谷生态研学馆的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暂停键:这是一次从远古到未来的沉浸式生态漫游,也是一场关于生命、智慧与希望的深度对话。
在这座生态研学馆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乐章”,它不讲故事,而是让你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在光影交错间穿越时空,在实景演绎中感受万物共生。
生命的乐章在眼前“真实”上演
“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在“生命乐章”的入口,硕大的地球模型,冲击着观众的视野。抬头望去,巨型球幕悬浮在半空,46亿年的光阴被压缩成一场影片——星尘凝聚、海洋诞生、氧气涌动、生命萌芽,碳、氮、硫元素如信使般穿梭于大气、水体与岩石之间,写下地球最基础的“生命代码”,最终迎来了我们的生命家园,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往里走,“生生与共”的篇章徐徐展开,在这里体验一场场生命之间的场景对话。红花木曼陀罗的花冠细长如笛,剑嘴蜂鸟的喙恰好能完美嵌入,这是亿万年协同演化的浪漫。榕树敞开果实,榕小蜂钻入授粉、产卵,彼此成全,互为归宿。自然的智慧,从不张扬,却处处精妙。
湿地、海洋、极地、雨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以沉浸式场景方式次第呈现。潘塔纳尔湿地的暮色里,美洲豹的斑纹隐没在水草间,伺机扑向凯门鳄;大堡礁的珊瑚群在灯光下变幻着色彩,座头鲸的剪影从头顶悠然游过;绿色极光点亮夜空,北极熊踏着“浮冰”缓缓前行;耳畔突然响起长臂猿的啼鸣,婆罗洲热带雨林的绿意扑面而来;塞伦盖蒂草原的晨光洒落,斑马低头啃草,一旁的斑鬣狗虎视眈眈……自然的平衡,在静谧中暗流涌动。
这些生态系统,正通过洋流、季风与碳循环,牵动着每一口呼吸、每一场雨落,与人类息息相关。
人类的智慧在叩问中生生不息走过自然的壮美,来到“共生之道”的起点。一个巨大的英文单词“What?”,似乎在叩问: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藏在“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发展历程中。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这一全球行动,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结合的国际间的科学研究项目,探索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也就是说,这不是一场征服,而是一次回归——回归到我们本应属于的位置: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
在MAB试验场互动桌上,观众可以亲手“操控”地球的命运。选择“受伤的地球”,一睹森林砍伐、湿地退化带来的连锁反应;选择“人类守护行动”,见证生态修复如何让荒漠重现绿意。而在“生物圈保护网络剧场”,环形巨幕环绕,748个全球保护区如星辰点亮地球——从亚马逊雨林到西伯利亚针叶林,从加拉帕戈斯群岛到喜马拉雅山脉。每一个光点,都是人类守护自然的决心。
中国的身影,在这片星河中格外耀眼。自1973年加入MAB并当选为理事国,中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进入“中国案例”展区,一头高大的亚洲象模型巍然矗立,周围环绕着藏羚羊、长臂猿、朱鹮等30余种旗舰物种。它们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眼睛,更是生态保护的旗帜。博格达的雪峰冰川、山口的红树林、南麂列岛的“贝藻王国”、钱江源的原始阔叶林、盐城的丹顶鹤越冬地、卧龙的大熊猫家园、长白山的垂直植被带……一个个名字,串联起中国生态版图的壮丽画卷。
临安的密码在森林中低语“压轴”登场的,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
一踏入展区,空气仿佛都变得湿润清凉。1996年,天目山成为中国首批加入世界生物圈网络的保护区;2024年,清凉峰并入,形成总面积达5.4万公顷的生态绿洲。这是全国罕见的、紧邻大都市却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两侧墙面,是天目山保护区动植物的“全家福”。互动屏轻轻一点,可以全方位观察珍稀树种的独特形态,轻松查阅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以及它们当前的保护状况。而穿过“树洞”,则是一片栩栩如生的原始森林秘境。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苔藓如绿绒毯覆盖树干。古老的银杏,珍稀的安吉小鲵,夜行的穿山甲,展翅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那梅花鹿“伫立”林间,似乎在发出“呦呦”的鸣叫,生动展现了天目山与清凉峰的垂直生态世界。
走出森林,进入“大美临安”沉浸式空间。全息投影将你包围:春日樱花遍野,夏日溪流潺潺,秋日红叶似火,冬日雪峰银装。吴越文化古韵与现代城市活力交织,秘色瓷的千峰翠色夺人心魄,禅源寺的悠扬钟声穿越千年,青山湖科技城的玻璃幕墙闪耀创新光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此刻有了温度与重量。
旅程的最后一站,是“未来之路”。墙上一行字,简洁却震撼:“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气候变化与生态退化,人类正通过各种方式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正如结语所言,今天,我们正在以系统性思维重构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作为生命共同体中的智慧物种,用科技之光照亮生态救赎之路。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在杭州启幕。届时,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的生态魅力,天目未来谷的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以及临安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图景,将向世界徐徐展开。位于天目未来谷的生态研学馆也将精彩亮相。我们满怀期待——期待大会的召开,期待这座连接自然与未来的“共生之馆”正式开门迎客。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吴忠民 封面图/胡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