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有效整合资源、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今天上午,秀洲区洪合镇“洪易方”大市场众治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洪合毛衫市场治理迈向专业化、系统化、闭环化的新阶段。
作为全国重要的毛衫集散地,洪合镇目前拥有8大专业市场,集聚从业者近10万人,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来自五湖四海的生产商与供货商聚集于此,推动了产业迅速发展,也让这里成为毛衫经济纠纷的高发区域。据洪合镇市场社区书记俞加明介绍,市场秩序、商品质量、合同履约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给基层管理带来了不小挑战。
面对这一现实,“洪易方”应运而生。其名称寓意深远:“洪”代表“洪合”,是地域根基;“易”代表“易办事”,体现服务效率;“方”则指“方向明”,象征治理路径的清晰。“我们以‘三治融合’为牵引,推动商户自治协同、法治规范兜底、德治诚信润心,刚柔并济,打破治理壁垒。”俞加明表示,中心创新构建“一队统查、一网联防、一键治理、一式调解、一锤定音、一站兜底”的“六位一体”治理模式,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难事早商量早处置,为市场营造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
走进洪合毛衫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川流不息的人群,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商贸图景。而在市场一楼,“洪易方”众治中心的服务窗口格外醒目。“现在遇到法律问题,不用出市场就能咨询,非常方便,对我们日常经营帮助很大。”现场一位商户由衷感慨。
这一便利的背后,是“一网联防”机制的深入实践。通过将8大市场精细划分为10个网格单元,洪合镇市场社区建立起三级自治管理架构,培育出一支支扎根市场、服务商户的“红色网格员”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党员经营户组成,其中流动党员占比过半。近年来,先后成立了嘉兴市首个流动党支部——重庆秀山流动党支部,并设立了贵州、四川等7个省份的驻外党支部,将组织触角延伸至各个务工群体。
这些“红色头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安徽支部书记葛凡里深耕毛衫行业十余年,既是经营能手,也是调解专家;云南支部书记张朝兵带动家乡丘北县1.3万人来洪合就业,成功打造“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辽宁籍商户冉茂新则在管理方与商户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多次协助社区化解群体性矛盾,成为商户信赖的“代言人”。
在强化自治的同时,法治力量也在不断下沉。“洪易方”整合“民声一键办”平台资源,组建4人专职巡逻小组,配备专车,与市场营业时间同步,每日开展两次全覆盖巡查,确保问题响应到场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实现“有呼必应、有诉即办”。
更值得一提的是,巡回法庭也搬进了“洪易方”。通过现场庭审,经营者、劳动者及各界代表零距离参与案件审理。法官现场调解、释法答疑,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不久前,一起标的额超过230万元的毛纱买卖纠纷在市场内公开审理,30余名旁听商户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此外,中心还引入“共享法庭”线上平台,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商户可通过平台自助查询法律条文、在线咨询法官、申请在线调解,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红色引擎·多元解纷“党建联建框架协议同步签署。通过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全区的市场监管、司法行政、人社等职能部门主动下沉,派驻业务骨干进驻中心,实现执法资源、政策服务向市场一线倾斜,形成跨部门协同、全链条响应的治理合力。
“依托‘洪易方’平台,我们构建起需求精准识别、服务精准发力、结果精准反馈的闭环机制。”洪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洪合镇将以“洪易方”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专业市场领域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邹晓青 高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