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浙江大学“公毅计划”新疆党政机关专项社会实践团走进谢依特小学,与志愿者教师们交流座谈,为21位学生代表带来海洋和医学科普知识小课堂。
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成立于1983年3月,是一所距离边境线47公里、主要由柯尔克孜族学生组成的村级小学。2022年8月,成为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
在交流座谈中,浙大青年深受触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承包”了整个学校教学任务。志愿者老师王艺枝本科专业是英语,她坦言从英语转教语文,一开始解答学生的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经过与学生们的“双向奔赴”和“双向适应”,她现在在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成为孩子们的“在校父母”。来自山西的闫泽峰老师谈起自己的经历,从起初的茫然到现在坚信“这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闫泽峰老师特别提到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目前在校学习的293名学生中,柯尔克孜族占绝大多数。从前语言障碍困扰着家校沟通,经过志愿者老师的辛勤教导,目前校园内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率达百分之百。不久前闫老师带领学生赴北京研学,孩子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赢得广泛赞誉。孩子们自信担任家访“小翻译”,带动家长们从只会简单问候,到能够与老师们深入交流。
浙大实践团为来参加活动的21位学生代表普及了海洋知识和医学知识,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科学的新窗口。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策划了海洋知识和医学知识两个科普模块。在海洋知识科普环节,实践团成员通过向同学们展示“海洋生物秀”等科普视频,配合生动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医学知识科普环节,实践团成员在课堂上开展“消化道排排队”角色扮演游戏,扮演胃、小肠等器官,模拟食物消化过程,在欢笑中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活动最后,实践团为每位同学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手写明信片,写满了学长学姐们的暖心寄语:“成长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愿你勇敢迈出每一步,发现未知的美好。”这份心意也收获了真挚回应,一位同学特意回赠明信片,祝愿实践团成员工作顺利。
此次科普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边疆学子拓宽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热情与担当。本次科普活动通过绘画、游戏、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求是精神”融入其中。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通讯员 杨思炯 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