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7-17 18:14

  “古树是看得见的乡愁。年轮里镌刻的不仅是自然的密码,更是文化的基因,而守护这些‘活着的文物’,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根脉与未来。”实践归来,浙江农林大学学生通讯社“守护古树千年文脉,续写乡村振兴新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林嘉怡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古树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据2022年普查,全国的古树名木为508.19万棵,其中浙江就有27.5万棵。今年3月15日,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提供了新指导。

  今年暑假期间,浙农林大组织了由500多人组成的2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寻访古树名木,开展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当地古树名木、走访居民、参观纪念馆等形式,感受古树名木背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记录古树相关的民俗传说,探寻古树名木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密码,挖掘古树名木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林嘉怡所在的团队前往寻访的古树,位于金华市傅村镇畈田蒋村的艾青故居内。这是两棵千年古樟树,其中母樟胸径达4.5米,与略小的公樟并肩而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父母樟”。通过走访72岁的讲解员了解到,著名诗人艾青以前常在树下写生,更在诗作中赋予其“土地深情”的象征意义。如今,两棵古树已经成为当地“古树+诗歌+红色”特色旅游线路的核心景观,为乡村文化振兴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学232班的周婕和团队成员寻访的古樟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源东乡东上叶村。上叶村有两大“宝贝”,一个是施复亮、施光南故居,那是村里的文化地标;另一个就是村头217年树龄的古樟树,那是胸围达3.2米的“镇村之宝”。为了保护这棵古树,村民们在修路时不惜耗费巨资,通过堆土筑台、钢筋加固等创新方式,既保障了道路畅通,又守护了古树生机。如今这棵古樟被纳入旅游规划,成为村里的“网红树”,为当地的农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在开展古树寻访的过程中,实践团师生还在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浙江农林大学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宣讲《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各地的古树名木保护出谋划策。在开化县金星村,一棵千年古银杏出现了空腹率高、内部碳化、根系受损等问题。师生们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包括仿生支撑加固、根系优化、树洞处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同时还建议通过文化挖掘和特色利用,将古树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

  “作为农林高校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和广大学生,大力宣传《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知识,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为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了平台。” 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负责人胡祖吉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通讯员 陈胜伟)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