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7-17 18:14

  “古树是看得见的乡愁。年轮里镌刻的不仅是自然的密码,更是文化的基因,而守护这些‘活着的文物’,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根脉与未来。”实践归来,浙江农林大学学生通讯社“守护古树千年文脉,续写乡村振兴新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林嘉怡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古树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据2022年普查,全国的古树名木为508.19万棵,其中浙江就有27.5万棵。今年3月15日,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提供了新指导。

  今年暑假期间,浙农林大组织了由500多人组成的2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寻访古树名木,开展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当地古树名木、走访居民、参观纪念馆等形式,感受古树名木背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记录古树相关的民俗传说,探寻古树名木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密码,挖掘古树名木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林嘉怡所在的团队前往寻访的古树,位于金华市傅村镇畈田蒋村的艾青故居内。这是两棵千年古樟树,其中母樟胸径达4.5米,与略小的公樟并肩而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父母樟”。通过走访72岁的讲解员了解到,著名诗人艾青以前常在树下写生,更在诗作中赋予其“土地深情”的象征意义。如今,两棵古树已经成为当地“古树+诗歌+红色”特色旅游线路的核心景观,为乡村文化振兴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学232班的周婕和团队成员寻访的古樟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源东乡东上叶村。上叶村有两大“宝贝”,一个是施复亮、施光南故居,那是村里的文化地标;另一个就是村头217年树龄的古樟树,那是胸围达3.2米的“镇村之宝”。为了保护这棵古树,村民们在修路时不惜耗费巨资,通过堆土筑台、钢筋加固等创新方式,既保障了道路畅通,又守护了古树生机。如今这棵古樟被纳入旅游规划,成为村里的“网红树”,为当地的农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从古树里感受乡愁,浙农林大师生暑期守护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在开展古树寻访的过程中,实践团师生还在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浙江农林大学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宣讲《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各地的古树名木保护出谋划策。在开化县金星村,一棵千年古银杏出现了空腹率高、内部碳化、根系受损等问题。师生们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包括仿生支撑加固、根系优化、树洞处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同时还建议通过文化挖掘和特色利用,将古树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

  “作为农林高校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和广大学生,大力宣传《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知识,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为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了平台。” 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负责人胡祖吉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通讯员 陈胜伟)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