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道路的创新探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道路的创新探索

来源:光明网2025-01-06 15:19

  作者:马 健

  《青春之城——中国式现代化的上虞探索》(应锋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是一本探索如何在县域层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在县域层面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好书。我之所以认为这是一本观点正确、表述严谨、内容易懂的好书,是因为我看到书名后产生的一系列疑惑,都在阅读此书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概括起来,我最关注的问题有三:

  青春之城新在何处?202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7部门曾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不少省市也都在积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多个城市的“抢人大战”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一直十分关注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问题。因此,当我看到此书书名时的最大疑惑就是:青春之城与青年发展型城市有何不同?上虞为何会在中央有关部门确定试点方向的前提下“另起炉灶”?读完此书,我才发现,青春之城的建设并非刻意而为的“标新立异”,而是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道路的“改造升级”,是更高层次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新形态。青春之城建设是上虞在深刻认识城市发展规律,根据新时代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虞的青春之城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直面严峻问题,跳出时间和年龄意义上的青年范畴,紧抓“青春”而非“青年”这个“牛鼻子”,将以“青年聚集型”为主要特征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概念创造性转化为以“多维度青春态”为主要特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年龄段概念——青春之城。既打破了“青年=青春”的思想观念樊笼,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如何建设青春之城?2022年6月,上虞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一方面,上虞积极引导青年全面参与城市发展、谋划实施青年重点工程,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并在试点期间连续2年获得浙江青年发展综合指数优秀;另一方面,上虞的领导班子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富有前瞻性地从县域层面响应中央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无畏的政治勇气大胆拓宽“试点”的边界,走在了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前列,生动地体现出新时代的“胆剑精神”。虽然青春之城不同于青年发展型城市,但青春之城的建设又以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基础。根据“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通过全面回应各年龄段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积极促进代际和谐,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生活环境,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既是青年发展型城市,也是老年友好型城市,还是女性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有为青年和青春之城的双向奔赴。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虞的青春之城建设实践以及该书所作的理论总结是对传统的青年型城市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研究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可否建设青春城市?中央有关部门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目的是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路径和建设形式,从而进一步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该书绪论第三节的标题是“从‘青年型城市’到‘青春之城’”。我感兴趣的话题则是:可否进一步将上虞经验一般化——从上虞一地的青春之城建设复制推广为全国各地的青春城市建设,从而真正发挥好试点工作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事实上,自上虞提出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以来,从理论、实践、制度等层面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实践,提供了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上虞经验。举例来说,区县层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是全国各地具有共性的问题。上虞究竟是如何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的?上虞的做法是:围绕“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这三个方面做文章,千方百计谋对策、想招数、抓落地,让上虞成为青年人创业创新的“首选之地”。上虞在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上的实践探索以及该书对上虞方法论的理论提炼,有望进一步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青春城市建设试点,让“上虞经验”成为“中国方案”。

  总的来看,该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上虞探索,既从理论层面全面回答了何为青春之城、为何建设青春之城、如何建设青春之城等一系列问题,也从实践层面深入总结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层面先行探索的诸多经验。这不仅是对青年型城市概念及其理论的升华,而且有望通过先行先试,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青春城市建设,探索出一条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道路。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