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26 22:07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水晶晶南浔号”冠名列车从湖州市南浔站首发前往上海,“半小时沪浔通勤”让两地交通的便利程度再度刷新。

  沪苏湖高铁是上海、苏州、湖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重点项目。眼下,全新的发展机遇,再一次随着贯通南浔的高速列车,疾驰而来。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同心·一衣带水

  依托上海,借“海”扬帆一直是南浔人秉持的发展智慧。

  12月初,“沪上浔迹——上海百年建筑中的南浔记忆”展览在上海通志展示馆开幕。南浔曾涌现出一批活跃在上海舞台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投资建筑、兴办实业、捐资教育等多种方式,为上海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近代上海开埠后,南浔先辈凭借“一根湖丝”“一条运河”闯荡上海滩,创办了上海民族工业史上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发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建设开发了上海百乐门、十六铺码头、国际饭店等地标建筑,成就了南浔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为代表的浔商传奇。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30多年前,南浔人结婚首饰要去上海买,当亲友得知其“啥时候结婚”后,常问“上海去过了伐”;当时的上海人对南浔也不陌生,南浔产的丝绸、湖笔以及实木地板,在上海也都是响当当的产品。

  在上海,有一条南浔路。一衣带水,“接轨大上海”不仅是南浔多年来久久为功的课题,更已成为当地的首位战略。如今的南浔,已跳出“区县思维”,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逻辑起点,将自身资源禀赋放到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更大范围内审视,考虑的不只是“能从上海得到什么”,而是如何在助力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城市能级提升。

  从大运河水路时代到318国道公路时代,南浔连接上海迎来了高铁时代的“新脉动”。依托沪苏湖铁路,南浔东接上海枢纽,中与已经开工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衔接,西接既有的宁杭高铁、商合杭铁路、湖杭铁路,南浔与上海、苏州、南京、合肥、杭州等地的时空距离将再拉近,古老水乡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同频·多域联动

  2022年1月,湖州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南浔设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立足“一湾一镇一区”(上海湾、南浔古镇、高新区高铁板块)核心区,建设未来板块。根据建设目标,到2030年,南浔与上海都市圈实现全面对接,在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基本与上海同步,高质量赶超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美丽繁华新江南全面展现,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接轨上海,一直是南浔的“一号战略”。作为湖州对外开放的东大门、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南浔一直积极探索两地交往合作的方式方法。两地的行政服务体系也在逐渐通融,为企业、人才更轻盈地跨省合作,减轻地域壁垒。通过联动多部门信息互通,南浔成功打造投用了2个在沪科创政务服务“飞地”,可无缝对接企业跨城迁移等数十项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近200件事项跨省通办。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由沪苏湖铁路带来的极速通达,也换来了两地更多合作空间。近些年,南浔的打法是承接上海溢出和主动配套双向发力,在产业协同并进中推动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在产业对接上,立足南浔经济开发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总投资超50亿元的屹丰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南浔;面向交通对接,上港集团和南浔区合作签约,通过“内河码头+物流园区+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与上海港形成业务协同、整体协作;深耕教育配套,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南浔实验学校将委托上海世外深度托管,以“上海班”为突破口,作出实验性的尝试与创新,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瞄准文旅赛道,随着南浔古镇、长三角亲子乐园等旅游产品不断迭代,南浔作为一个“周边游”目的地,被不少上海市民提上日程……

  如今,在拥抱高铁时代的进程中,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加速汇流南浔。自内而外,南浔城市能级水平,已经充分满足了承建一座高铁站的基本硬杠杠。据悉,南浔将持续探索实施全面接轨上海三年行动,以“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系统推进模式,相继同上海临港集团、上海国际艺术中心等,在产业协作、平台共建、旅游专列、合作办学、文化演艺等方面达成实质性合作。

  同行·未来可期

  从地理相连、时空相通,到产业人文紧密交流、合作共进,被高铁激活的南浔,无疑也将成为联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这段时间,位于上海松江、青浦、虹桥的南浔人才飞地中,一期接一期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路演正火热进行中。“OLED面板光电材料研发制造”“多场景特种水下机器人”“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模组”……来自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人才创业项目陆续登台亮相,一场场技术和产业的对接碰撞、知识与创新的传递转化、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按下了南浔招才引智接轨上海的“快进键”。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近些年,南浔一直致力推动产业上与上海“同频共振”。依托高铁,南浔更紧密地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中,全面融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立足比较优势,南浔探索“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产业化在南浔”的新路子正逐渐清晰,再结合长三角创新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力争在上海都市圈的产业链中占据更多分工,实现更多的“上海研发+南浔智造”跨区域协同成果。

  不单于此,南浔区以高铁站为圆心10分钟车程范围内,南浔新中心、水晶晶青创城、机器人产业园、沪浙联动产业园、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太阳酒店……抢抓“高铁经济”新机遇,各类产业园区在这里多点开花,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奋斗者寻“香”而来。园区化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成为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的新打法。

  “上海的公司主攻研发,南浔的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滑动轴承研发中心创始人、涟漪科技研发团队领头人尹忠慰坦言,“选择落户南浔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一方面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到上海车程仅1个多小时。另一方面,南浔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的渴求度很高,切实地给予我们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

  高铁时代已至,沪浔未来可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走向深入,南浔迎来了全面成势、启航蝶变的重要机遇期。”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陆健通讯员张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