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26 22:07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水晶晶南浔号”冠名列车从湖州市南浔站首发前往上海,“半小时沪浔通勤”让两地交通的便利程度再度刷新。

  沪苏湖高铁是上海、苏州、湖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重点项目。眼下,全新的发展机遇,再一次随着贯通南浔的高速列车,疾驰而来。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同心·一衣带水

  依托上海,借“海”扬帆一直是南浔人秉持的发展智慧。

  12月初,“沪上浔迹——上海百年建筑中的南浔记忆”展览在上海通志展示馆开幕。南浔曾涌现出一批活跃在上海舞台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投资建筑、兴办实业、捐资教育等多种方式,为上海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近代上海开埠后,南浔先辈凭借“一根湖丝”“一条运河”闯荡上海滩,创办了上海民族工业史上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发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建设开发了上海百乐门、十六铺码头、国际饭店等地标建筑,成就了南浔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为代表的浔商传奇。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30多年前,南浔人结婚首饰要去上海买,当亲友得知其“啥时候结婚”后,常问“上海去过了伐”;当时的上海人对南浔也不陌生,南浔产的丝绸、湖笔以及实木地板,在上海也都是响当当的产品。

  在上海,有一条南浔路。一衣带水,“接轨大上海”不仅是南浔多年来久久为功的课题,更已成为当地的首位战略。如今的南浔,已跳出“区县思维”,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逻辑起点,将自身资源禀赋放到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更大范围内审视,考虑的不只是“能从上海得到什么”,而是如何在助力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城市能级提升。

  从大运河水路时代到318国道公路时代,南浔连接上海迎来了高铁时代的“新脉动”。依托沪苏湖铁路,南浔东接上海枢纽,中与已经开工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衔接,西接既有的宁杭高铁、商合杭铁路、湖杭铁路,南浔与上海、苏州、南京、合肥、杭州等地的时空距离将再拉近,古老水乡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同频·多域联动

  2022年1月,湖州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南浔设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立足“一湾一镇一区”(上海湾、南浔古镇、高新区高铁板块)核心区,建设未来板块。根据建设目标,到2030年,南浔与上海都市圈实现全面对接,在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基本与上海同步,高质量赶超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美丽繁华新江南全面展现,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接轨上海,一直是南浔的“一号战略”。作为湖州对外开放的东大门、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南浔一直积极探索两地交往合作的方式方法。两地的行政服务体系也在逐渐通融,为企业、人才更轻盈地跨省合作,减轻地域壁垒。通过联动多部门信息互通,南浔成功打造投用了2个在沪科创政务服务“飞地”,可无缝对接企业跨城迁移等数十项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近200件事项跨省通办。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由沪苏湖铁路带来的极速通达,也换来了两地更多合作空间。近些年,南浔的打法是承接上海溢出和主动配套双向发力,在产业协同并进中推动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在产业对接上,立足南浔经济开发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总投资超50亿元的屹丰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南浔;面向交通对接,上港集团和南浔区合作签约,通过“内河码头+物流园区+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与上海港形成业务协同、整体协作;深耕教育配套,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南浔实验学校将委托上海世外深度托管,以“上海班”为突破口,作出实验性的尝试与创新,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瞄准文旅赛道,随着南浔古镇、长三角亲子乐园等旅游产品不断迭代,南浔作为一个“周边游”目的地,被不少上海市民提上日程……

  如今,在拥抱高铁时代的进程中,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加速汇流南浔。自内而外,南浔城市能级水平,已经充分满足了承建一座高铁站的基本硬杠杠。据悉,南浔将持续探索实施全面接轨上海三年行动,以“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系统推进模式,相继同上海临港集团、上海国际艺术中心等,在产业协作、平台共建、旅游专列、合作办学、文化演艺等方面达成实质性合作。

  同行·未来可期

  从地理相连、时空相通,到产业人文紧密交流、合作共进,被高铁激活的南浔,无疑也将成为联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这段时间,位于上海松江、青浦、虹桥的南浔人才飞地中,一期接一期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路演正火热进行中。“OLED面板光电材料研发制造”“多场景特种水下机器人”“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模组”……来自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人才创业项目陆续登台亮相,一场场技术和产业的对接碰撞、知识与创新的传递转化、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按下了南浔招才引智接轨上海的“快进键”。

沪苏湖高铁通车,浙江南浔拥抱高铁时代

  近些年,南浔一直致力推动产业上与上海“同频共振”。依托高铁,南浔更紧密地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中,全面融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立足比较优势,南浔探索“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产业化在南浔”的新路子正逐渐清晰,再结合长三角创新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力争在上海都市圈的产业链中占据更多分工,实现更多的“上海研发+南浔智造”跨区域协同成果。

  不单于此,南浔区以高铁站为圆心10分钟车程范围内,南浔新中心、水晶晶青创城、机器人产业园、沪浙联动产业园、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太阳酒店……抢抓“高铁经济”新机遇,各类产业园区在这里多点开花,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奋斗者寻“香”而来。园区化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成为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的新打法。

  “上海的公司主攻研发,南浔的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滑动轴承研发中心创始人、涟漪科技研发团队领头人尹忠慰坦言,“选择落户南浔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一方面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到上海车程仅1个多小时。另一方面,南浔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的渴求度很高,切实地给予我们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

  高铁时代已至,沪浔未来可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走向深入,南浔迎来了全面成势、启航蝶变的重要机遇期。”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陆健通讯员张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