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训回响,映照出中华民族对创新的永恒渴望。工业大区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以“过去创业就是创新,如今创新才能创业”为共识,不断向创新发力发光。四十年来,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科技创新“强基登峰”,产业能级“跃升攀高”,新质生产力“蓬勃起势”。
北斗信息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强基登峰”
高能级平台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放眼全国,无数城市的成功案例告知了答案——高能级平台是国家级、全球性、标杆性的对外开放载体,是资源要素集聚高地,更是制度创新高地。
翻开龙湾的“科创地图”,“三谷”及18家高能级平台星罗棋布于龙湾大地之上。
作为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浙江省实验室,瓯江实验室于2021年落户龙湾,围绕再生医学与眼脑健康的热点、难点、重点领域进行科研攻关。成立三年来,实验室已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52个;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2项,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800篇;找到了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激活胞外区域的“最后一张拼图”。
国科温州研究院,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产业“赛道”的着力服务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落地,截至2024年9月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55家,完成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53项,累计金额7175万元,助力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我们公司成立四年了,前三年都处在大规模队列研究、大数据建模、产品研发和临床试验的阶段,2023年新技术一上市,便得到国内众多眼科专家的认可和支持,已帮助近万名儿童青少年找到近视防控的新路径。”在中国眼谷小镇,温州谱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晓光说,企业研发的三款产品已经获得全国眼科基因检测欧盟认证,并于2023年5月正式推向市场。“‘慕名而来’‘强强联合’已是我们这些入驻中国眼谷小镇的企业、研究院和人才团队口中的高频词。”
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启用。
有形的改变在拔节生长,无形的浸润在扎根伸展。截至2024年7月,龙湾区8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共获9个浙江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71个发明专利授权,研发投入总额达26575万元,转化100万元及以上科技成果11项。该区已三捧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实现科技创新“强基登峰”。
产业能级“跃升攀高”
走进位于龙湾区的浙南创谷科技产业园,浓郁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办公区域内,年轻的身影正讨论着项目的最新进展;创业孵化中心里,初创者们围坐一堂,分享着创业理念……作为综合性创业平台,浙南创谷科技产业园为企业和初创团队提供商学、孵化、投资一站式服务,累计辅导项目近千个,投资孵化项目数十个。
在龙湾区,像浙南创谷科技产业园这样的孵化器还有许多,它们共同构成了龙湾区创新创业的生态圈,形成了创新创业领域的“百花齐放”,推动温州高新区“晋等升位”。
近年来,龙湾区以大孵化器集群建设为推动产业能级“跃升攀高”的“强力引擎”,聚焦重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推动孵化载体从“有”到“优”、由“优”向“强”,实现“量变”到“质变”。
截至目前,龙湾区范围内有双创载体26家,总孵化面积超1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千家,从业人员7300余人,并相继引进北大科技园、科大讯飞等7支专业运营团队,厚植了创新创业的坚实“底座”。
2019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场设于龙湾区。
同时,龙湾区还揭榜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组建了146人专家库,累计吸引20多个项目和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递增曲线上大鹏展翅。2023年4月,龙湾区科技局签约的首个试点项目——“全自动稳频半导体激光产业化项目”已初见成效,企业研发的精密检测设备和技术用在卫星导航、资源勘测、医学等领域。
本土科研产业正在高歌猛进,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百花齐放。从一派火热中可以窥见,龙湾区正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积极培育新动能,实现产业能级“跃升攀高”。
新质生产力“蓬勃起势”
国科温州研究院的李徐坚博士从事有机、无机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科研工作已有5年。一直做科研的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温州奥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专攻各类技术难题。
“目前市面上的肠道支架,普遍有可降解吻合装置缺乏组织顺应性的缺点。我主要负责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设计开发辅助柔性吻合支架高效固定组件的项目。”李徐坚介绍道。
据悉,该项目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层结构且可逐层生物降解的肠道吻合支架,能够明显降低肠道吻合口瘘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让患者缩短住院时长,弥补了现有的可降解吻合装置缺乏组织顺应性不足的缺点,避免老百姓因病返贫。
“该项目的开发,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还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效应。‘科技副总’的到来让我们公司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温州奥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科温州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在龙湾区,越来越多像李徐坚这样的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在产业沃土上一展所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成为了推动城市和企业创新的“核爆点”。
企业也承担起了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今年来我们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投入已达8369.8万元,同比增长19.2%。”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给企业带来了大幅增长。“我们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炉排炉、烟气净化和自动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提升了垃圾焚烧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经过四十载的蓬勃发展,工业大区龙湾凭借独树一帜的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飞跃与深刻转型。(胡炎桢 刘佳慧/文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