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训管理数字化,实现信息精准记录,以及在中长期班次中推行学员表现全程纪实管理、考核,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浙江省委党校瞄准“评价考核”这个靶心,聚焦学员全周期全链条闭环管理,不断优化完善“学员全周期管理应用”这一智慧平台的功能,推进“目标、过程、结果”三“管”齐下,推动学员考核评价从经验管理向规范“智理”转变。
一是差异化设分,强化目标管理。以全面从严管理为目标导向,在全部常规主体班次均已建立了以“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并确定了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6项三级指标基础上,针对短学制班次对相关指标存在不相适应、引导学员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输出学习成果等情况,设计开发了适用于中青班、两个月和一个月以下班次3种考核指标体系模型,优化不同任务指标,避免千篇一律,更加突出从严管理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调整过程中,尤为注重党性教育贯穿学员全周期管理始终,如针对中青班“学员党性分析教育周”、党性锻炼活动组织工作或发言、支部工作参与等要求,适当扩大了相应指标的评分区间和评价弹性,更加客观评价学员的学习态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更加立体反映学员党性教育成效。同时,进一步强调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如将一个月以下班次的考核压缩为3项一级指标,保留学习态度和表现、知识掌握、纪律作风等“共性”指标,突出班级工作等“个性”指标,更加符合短学制班次实际,也更利于组织员(班主任)参与管理。
二是全天候赋分,优化过程管控。改变“只看作业和测试成绩”的考核模式,采取“平时考核+专题考察+作业考绩”的组合拳,只要是教学活动日,理论上都能对学员表现进行赋分评价,推动学员自觉主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认真积极开展党性锻炼,不断涵养优良作风。在平时考核上,通过学习考勤、教学参与、纪律作风、支部工作等方面实时掌握学员平时表现情况;在专题考察上,结合党性锻炼、调查研究等,查准学员在提升党性修养、撰写发表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作业考绩上,通过单元考核和理论素养的量化赋分,更加直观反映学员学习情况。根据“指标数字化、要求具体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相关指标设置、评分细则,如针对晚上课程较多的情况增加了“晚上请假”选项;针对理论学习成果转化的具体情形,调整了小组调研报告、咨政成果和理论宣传文章的赋分规则;对学员教学活动发言、在跨支部的学员讲堂、理论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会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情况调整赋分区间。新增学员到图书馆阅览扫码打卡、返校日扫码报到等功能,深度嵌入学员学习培训全周期全过程。
三是综合性亮分,确保结果管用。基于“学员全周期管理应用”覆盖从学员“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各环节,较为全面客观地展现了学员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学风作风等各方面情况,为评选优秀学员提供了可量化、可比选、可追溯的依据,因此,结合主体班次学员管理工作实际和学员意见建议,对《优秀学员评选办法》部分内容作了相应修订调整。明确将学员全周期管理考核成绩作为优秀学员评选的主要依据,量化为排名前三分之一,进一步突出评选标准的客观、公平。
通过一网采集、一网智管,实现数据收集、归并、分析的闭环,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体现学员从严管理,立体精准构建学员考核评价体系,为综合反映学员学习培训实效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机制和方法保障。此外,上线包含班级概况、考勤情况、学习成果、支部计划和总结、班级照片等内容的“班级数字档案”操作界面,常态化实施周更新、月分析和毕业2周内验收归档,实现从严管理可量化、班风学风可比化、学员画像具象化,进一步提高全周期管理数字化系统的精准度和集成度。
(本文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员工作部 童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