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温州医生海拔三千米送光明 九旬藏族阿婆竖起大拇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温州医生海拔三千米送光明 九旬藏族阿婆竖起大拇指

来源:潮新闻2024-08-28 11:33

  8月26日,在四川阿坝州壤塘县人民医院,九旬藏族阿婆做完白内障手术后,还没下手术台,就激动地抱着身边医生,竖起大拇指。为她开展手术的,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医护人员。

  图源温州都市报

  就在前一天,8月25日下午,温州医科大学阿坝州2024健康光明行启动暨高原地区眼健康研究中心阿坝分中心揭牌仪式在阿坝州人民医院举行。此行,来自温州的医生们走进海拔33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送光明,将为阿坝州壤塘县、小金县、金川县的400名困难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治疗。

  温州医科大学与阿坝州结缘,要从“川藏青健康光明工程”说起。从2012年至今,该项医疗公益行动已开展27次,足迹遍布川藏青高原17个县(市)和150多个乡村,在四川阿坝,青海玛多、久治,西藏拉萨、那曲、嘉黎等地播撒光明种子。尤其在阿坝州,当地上千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此次健康光明行,国家眼耳鼻喉疾病医学研究中心和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授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为高原地区眼健康研究中心阿坝分中心,小金县人民医院和壤塘县人民医院为高原地区眼健康研究基地。这意味着温阿“校地合作”进入新阶段。

  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在小金县人民医院,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高度近视专科主任、眼科手术技能培训中心主任徐栩为当地28名困难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温医大眼视光医学部主任吕帆表示,组建高原地区眼健康研究分中心体系,有助于实现高原地区防盲治盲工作的精准化,并从临床医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切实提高高原地区眼部疾病的防治能力。

  在26日当天,吕帆还带队在阿坝州壤塘县中学,给300名中学生作《保护眼睛远离近视》的科普讲座。当天近视防控筛查发现,当地100多名学生中,近视患者中约有20%的学生没有佩戴眼镜,需要引起重视。温州是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近视防控科普进高原活动,对当地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不仅开展眼健康医疗帮扶,光明行动还凝聚合作、共享资源。据介绍,“川藏青健康光明工程”探索长效医疗帮扶模式,已牵头从民间筹集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为近4万名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免费帮助9600多人重见光明,目前,受益眼健康科普群众超60万人,累计培养藏族眼科专业人员16名,成立川藏青眼视光中心11家,极大地丰富了高原地区眼健康医疗资源。

  随着合作深入,温医大还与阿坝州签订《眼视光医疗服务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书》,选派优秀人才支援重点专科建设,支持打造一流眼视光中心和5G远程诊疗中心。此外,温医大“脊梁正姿”“微笑工程”等公益医疗团队也陆续走进阿坝,源源不断输送医疗资源,受到藏区群众广泛认可。

  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温医大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军红表示,该校围绕建好落实“一中心、一基地、一工程”,即高原健康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公益医疗基地和诊疗服务信息化支撑项目工程,以关注高原群众眼健康研究为重点,兼顾多学科的对口支援,将持续根据阿坝州的实际需求,在骨科、口腔、传染病、信息化等多领域拓展合作和交流,为提升当地群众健康水平贡献温医力量。

  浙川山海情,温阿一家亲。浙江省驻阿坝州工作队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突出浙川两地医疗“组团式”帮扶、人才培养、公益服务等方面交流和合作,让阿坝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资源。浙江省驻阿坝州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也将进一步完善温医大及其附属医院与当地医疗部门的合作机制,创新医疗帮扶模式,深化州县地方合作项目,实现温医大与阿坝州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双向赋能与互利共赢。(记者 王艳琼)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