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城何以走出“奥运冠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小城何以走出“奥运冠军”?

来源:黄岩发布2024-07-27 21:49

  不出意料、不负众望、万众瞩目、如愿以偿!北京时间7月27日下午,在巴黎奥运会射击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金牌赛中,中国射击队最强组合黄雨婷与盛李豪以16比12斩获冠军,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首金。

  24年,中国首金都来自射击。一时间,国内各资讯及社交媒体纷纷刷屏,年仅17岁的黄雨婷又一次成为黄岩乃至全国最亮的“星”。

  如果说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的黄雨婷,是这座小城的青春面孔、动人表情,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城市基因,能够滋养人与城市共同追梦、拔节生长?

  

  凝神、瞄准、射击……从感官上看,十米气步枪的运动员们气定神闲,整个过程轻松愉快。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首先介绍下10米气步枪的赛事规则。气步枪是由高压气体作为动力进行发射的枪支,比赛使用的子弹被专门设计成中间细两头大的外形,直径4.5毫米。子弹穿过靶之后会留下一个圆润的小孔,裁判就根据这个圆孔的位置,来判定运动员的成绩。

  比赛时,10米气步枪靶位和目标相隔10米,靶中心圆点为10环,9环直径5.5mm,10环是直径0.5mm,宽度犹如发丝,满环10.9环则是子弹落在靶中心。

  或许有人要问了,不是可以通过气步枪上的瞄准镜进行放大并且瞄准吗?气步枪上瞄准镜只是觇孔和准星的组合,还真没有放大功能。

  因此,气步枪比赛与其说考验选手的射击水平,还不如说是考验心理素质和身体协调稳定性。

  站在10米外端着11斤重的气步枪,期间要经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和身体控制,一次小小的心脏起搏或者没屏住的呼吸,都会影响比赛成绩。就是这样一枪一枪拼到最后,足见心志坚韧。

  “她训练的时候特别专注,只要一拿到枪,就仿佛外面的世界都和她没有关系。”黄岩少体校射击步枪队教练林克寒说,从十一岁开始训练,黄雨婷的自觉性和刻苦程度都比同龄人好,也从不叫苦。

  黄雨婷在射击上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2017年,她入选黄岩少体校射击步枪队,2020年输送至浙江省射击队。此后,她在巴黎奥运周期快速崛起,成为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的领军人物。

  

  小城走出“奥运冠军”,答案或许就藏在黄岩少体校里。

  作为最基层的小城体校,却成为冠军的摇篮,背后是一批体育人的执着与坚持。他们更注重人才选拔、训练。除了提前“选材”和专注基本功,每年寒暑假还通过进校园、联合其他省市队伍等方式,分批组织学生进行转场训练。虽然条件艰苦,但队员们在这种环境下练就了更坚毅的品格。

  从射击世界冠军、东京奥运会男子射击手枪速射第六名林俊敏,到游泳世界冠军、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仰泳第六名李广源,再到如今的“神枪手”黄雨婷……连续3届培养输送运动员出战奥运会、亚运会,这里走出的体育健儿更是在全国和世界舞台上屡创佳绩。

  小城走出“奥运冠军”,答案或许还藏在这座城市热爱体育的浓厚氛围中。

  今年夏天,比气温更火热的是黄岩首届“村BA”。场上,田间地头的“行家里手”成了赛场的“扣篮高手”;场下,人山人海的观众欢呼声响彻夜空。热烈纯粹、酣畅淋漓,“篮球风暴”席卷橘乡大地。

  再往前,柴古唐斯九峰越野大师赛、台州马拉松赛、“环浙步道”山地越野赛……各大赛事燃情开跑,一路美景如画,一城魅力尽显。

  “去九峰爬山”“环长潭骑行”“上绿道慢跑”……在这里,“全民健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品质的“15分钟健身圈”正在不断完善,体育已融入城市发展“肌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雨婷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个“三冠王”当晚,黄岩地标性建筑纷纷亮灯,这座城市用“闪亮的祝福”来“表白”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

  一个人,一座城,在这一刻交相辉映!

  

  练就10米外打中头发丝的本事,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水滴石穿的韧劲。这是黄雨婷身上的精气神,也是黄岩这座城市骨子里的气质。

  橘邑黄岩,东瓯都会,这方山水形胜之地,古称“天赐永宁”。千年永宁江,滋润两岸瓜果飘香,驰名中外的黄岩蜜橘,成为无数人的美食记忆和乡愁味道。这座“甜了千年的城”,山清水秀、崇文尚武,史有“一族23人进士”“一家八武将”“一门四院士”之盛,更是走出了“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化学家黄志镗、物理学家吴全德等8名院士。

  这里民风自古亦偏硬,如南拳故里新前街道是“全国武术之乡”,至今仍有6000多人习武健体;台州乱弹,文戏武做、武戏文唱,大锣大鼓、高亢激昂;桐树坑党支部11年革命红旗不倒,被称为“高山上的战斗堡垒”;凭着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韧劲,黄岩人历时6年建成长潭水库,树起台州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诸如此类,都留有“台州式硬气”的烙印。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黄岩诞生了众多的“第一”,从几十年前出台全国首个县级股份合作制文件,再到2018年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改革一直是这片土地的主旋律。

  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岩篇章的伟大实践中,“盯、争、快、谋”的铁军精神在逐梦征程中交融激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不断涌现新亮点、实现新跨越。

  “模具之都”黄岩,在制造业领域也“隐藏”着不少“单项冠军”:全球最大的平面挤出模头制造商精诚时代集团,把喷雾器做到“世界第一”市下控股,跻身全球模塑行业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前列的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体育的魅力在于“哪怕一路风雨泥泞,也要奔赴星辰大海”,城市的精神在于“哪怕前方风急浪高,也要弄潮儿向涛头立”。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城市面貌、什么样的精神谱系,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个体和群像,而闪闪发光的他们,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铸就了一座伟大的城。

  全媒体记者:施佳丽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