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温医大李校堃团队科技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温医大李校堃团队科技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6-25 21:47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领衔完成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34e98722c021ef5403f1bdd52e069e5

  这是温州医科大学首次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为李校堃、徐爱民、黄志锋、林灼锋、李华婷,主要完成单位为温州医科大学、香港大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FGF,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它有18种结构,这些不同结构组成了共同的家族(FGFs)。FGF不仅能加速人体组织再生,让损伤的皮肤得到快速修复;还能调控人体代谢,为肥胖以及糖尿病、代谢性肝病、高血脂症等重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FGF是如何在糖脂代谢中发挥作用的?为了知其所以然,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挖掘出了FGF影响糖脂代谢的分子机制。

920975964.jpg

  早期的研究中,李校堃研究团队观察到,家族成员FGF21缺失时,实验小鼠会表现出代谢异常,出现了肥胖、脂肪肝等症状。但当给糖尿病小鼠用上FGF21药物时,相关病症指标就能实现稳定向好。

  经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发现最终发挥作用的是一种名为“脂联素”的物质,它能降糖降脂,但在分泌上却有“前提条件”。通俗地说,FGF就像一把“钥匙”,但这把“钥匙”只是雏形,并不能直使用,而是要借助脂肪、肝脏中的一种膜蛋白(Klotho),结合“组装”为一体,才能最终变成一把可用的“钥匙”。

  “这把‘钥匙’能打开脂联素的‘门’,促进脂联素产生,让其游走到身体各细胞,从而最终系统性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李校堃说。

  在最新的进展中,研究团队还发现,糖尿病模型采用FGF药物,中枢或鼻腔一次用药,机体的血糖稳定状态能保持4个月以上。2023年中旬,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

565758523.jpg

  目前,已相继有4种FGF21长效变构体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研究团队与安源生物联合研发的超长效FGF21为全球唯一C末端Fc融合的全人源化FGF21改构体,体内循环半衰期达到11天,相比野生型蛋白提高了近60倍,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高甘油三脂症的两项国家一类新药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并同期获美国FDA批准开展全球临床试验。

  李校堃院士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攻克生长因子成药难题,成功开发3个国家一类新药,用于战创伤、烧烫伤和糖尿病足等难愈性溃疡的治疗,临床受益患者超8000万人,为国际创伤救治提供了“中国方案”。

  围绕生长因子成药关键技术和临床转化,分别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成果,开辟了FGF与糖脂代谢调控的新领域,巩固了我国在全球生长因子FGF类新药研发领域的引领地位,同时也为我国原创性生物药物研发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发展范式。

1268609363.jpg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是李校堃院士研究团队锚定的目标。研究团队在深耕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国基因药谷产业化基地建设,成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两个高能级平台,系统地为细胞生长因子药物上游研发及中下游产业化提供支持,努力打通产学研医全流程。

  近年来,温医大构建了平台、团队、项目、成果、转化“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坚持推进“三个融合”——创新主体融合、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医融合。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特色学科、人才培养以及附属医院临床资源优势,全面构建“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推广”的全链条体系,统筹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力支撑标志性成果产出,全方位推动学校“双一流”创建。(通讯员温彬彬 高拓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运河文化“慢生活”

  • 500余名中美青年齐聚鼓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