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国际专业学术期刊《ZOOTAXA》正式发表了温州泰顺一等蜉属新种。该新种采集自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大溪源省级湿地公园内,基于形态和分子特征,最终确定为昆虫纲蜉蝣目等蜉科等蜉属新种,并以其采集地县名命名为泰顺等蜉(Isonychia taishunensis)。
据了解,2022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采集团队在大溪源采集水生昆虫时,采集到一只等蜉幼体。最初,团队以为该幼体与之前采集到的江西等蜉为同一物种,但通过DNA条形码鉴定后,发现该幼体与江西等蜉的遗传差异高达10%,表明这个物种应该是一个新的物种。但采集团队一直没有新的标本,直至2023年5月10日在大溪源水域再次采集到8头老熟稚虫。在浙江师范大学实验室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后,同样发现该物种与江西等蜉形态相似,但可通过鳃板颜色将两者区分开,泰顺等蜉具有两个深色或紫色的色斑,且背板浅色中线仅出现在第一到第四背板上,而江西等蜉所有背板都有浅色中线。
泰顺等蜉新种稚虫结构。A–G 第一至第七对鳃;H. 雌性第九背板(腹面观)。
作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泰顺,是浙江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县之一,泰顺等蜉的发现是对泰顺生态环境价值的充分肯定,为开展等蜉科物种的进化研究、探讨泰顺物种形成原因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从生态位角度阐述5月出现老熟稚虫的泰顺等蜉和8-9月出现老熟稚虫的江西等蜉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研究是如何出现遗传分化并探讨这两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与对环境的适应性。此外,蜉蝣作为主要水生昆虫的指示生物,泰顺等蜉新种的独特生态功能也为持续开展水质监测提供了新的监测物种。
近年来,泰顺县全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先后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乌岩岭生物多样性综合科考、乌岩岭生态功能账户调查,接连发现泰顺带扁蜡蝉等11个新物种;依托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院士专家工作站,使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发展到500多只。围绕“旅游+研学+体验”主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大溪源蝴蝶谷创成全省第二批、全市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乌岩岭落户全市首个野外博物馆。助力共同富裕,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推动生态价值变现增值。如康鸿生物发掘、利用黄栀子资源,建成田园花海、栀子研发中心和观光工厂等项目,研制推出栀子花洁面皂等高附加值产品,使黄栀子价值提升5-6倍。
(杨文静 吕奕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