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成立仪式于12月12日举行。浙师大主动对接国务院学位办重大改革举措,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学部工作与学科建设双向互动,推动学校面向非洲和“一带一路”的区域国别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学科,聚焦特定地域性问题的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2022年国家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区域国别学”增列为一级学科,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反映了新时期国家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
今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外交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区域国别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在全国入选的15所实施单位中,浙江师范大学是唯一的一所地方高校,成为培育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区域通、国别通、领域通”人才培养平台。浙师大在非洲研究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原创性、开拓性探索与实践,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得到外交部、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成立仪式上发布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丛书首批成果。首批成果涉及《当代非洲国别地理系列》《非洲法律翻译及研究丛书》《非洲区域国别学教材系列》《非洲区域国别研究译丛》《非洲学科教育研究丛书》《非洲文化发展与中非人文交流研究丛书》《非洲学者论中非关系系列丛书》等系列,包括《中非人文交流简论》《非洲联盟法》《乌干达现代史》《尼日利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研究》《建交50年:中国—尼日利亚交往史》在内的23部著作。
据介绍,学部组织是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作为学术治理机构,旨在以“大问题、大融合”为宗旨,深度实现校内相关院系的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形成学科综合优势,推进学校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根据《浙江师范大学学部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学部建设坚持循序渐进,遵循“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是浙江师范大学67年办学历史上首个学部。
相比传统学科,非洲研究是年轻且冷门边缘的研究领域,浙师大有组织地推进非洲研究工作。自2007年成立非洲研究院以来,院长刘鸿武带领研究团队提炼出“非洲区域国别学”是“一门行走与实践的学问”,“是一门经国济世的集成化的学科知识体系”等建设理念,形成了集理念、概念、话语、路径于一体的“六位一体”的非洲区域国别学建设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发展之路。
16年来,“非洲区域国别学”建设过程与建设成果辐射至浙师大的十多个学院和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不断丰富,学科交叉持续融合,“非洲研究”从非洲研究院的一枝独秀到全校范围的花开满园,业已形成了“非洲地域+专业领域”的各领域齐头并进、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良好局面,有力提升了浙师大的学科建设影响力。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表示,“我们将持续努力打造中国自主非洲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为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探索新路径,树立新标杆。”(通讯员盛灿灿 单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