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乡村医生的初心:一个人 一药箱 一辈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乡村医生的初心:一个人 一药箱 一辈子

来源:金华传媒2023-12-11 21:39

  43年如一日,甘当大山里的健康守护者,累计上门诊疗3万余次,行医足迹连起来超5万公里

乡村医生的初心:一个人 一药箱 一辈子

金华传媒记者 李艳 许健楠 董超毅/文 张辉 董超毅/摄 张辉 夏建华/视频

  你可曾想象,大山深处突然得病找不到医生怎么办?你可曾自问,43年做一件事情,你能坚持吗?

  三单,东阳最偏远的乡镇,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9座,被称作东阳的“小西藏”,而群山环抱的大蟠溪村,则堪称“西藏的西藏”,就在这个村,有位叫何新能的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的初心:一个人 一药箱 一辈子

  何新能今年60岁,是东阳市三单乡大蟠溪村卫生室唯一的医生。他负责全村300多常住人口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其中一半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超过150名慢病患者。

  一个人,一药箱,一辈子。43年,何新能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大山深处,成为当地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打开一只老式牛皮药箱,“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赫然醒目,此外还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急救药等。药箱里装的,是他的初心,何新能说:“每当看到这行字,就知道自己坚持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了。”这只药箱陪伴了他43年,背带都磨破了,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用脚步丈量山川大地,用真心治病救人。

乡村医生的初心:一个人 一药箱 一辈子

  何新能是土生土长的大蟠溪人,3岁那年,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山高路险,没能得到及时救治的他,一场高烧后,留下了身体残疾。后来,他立志学医,1980年,他学成归来,回村行医。

  “我的身体已经这样了,我不希望身边的乡亲们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留下终身遗憾,能帮一个是一个。”何新能说得斩钉截铁。

  上世纪80年代,大蟠溪村常住村民有千余人,在何新能回来前,已多年没有村医。“忙的时候一天看30多个病人。”一个人的卫生室里,问诊、检查、开药、打针、输液、登记……他一肩挑。

  世界以痛吻我,他却报之以歌。

  “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女儿。”

  “新能!新能!有人昏倒了!”

  “哪里?走!”

  12月5日12时45分,阳光和煦的冬日午后,69岁的大蟠溪村村民何国浩正在村里与人聊天,突然一阵心悸,晕厥倒地,青黄色的脸上,尘土混着血水。村民们第一反应:赶紧去村卫生室找何新能。

乡村医生的初心:一个人 一药箱 一辈子

  何新能闻讯抓起血压计冲出家门,一瘸一拐熟练地爬上三轮车,拧动油门,不出两分钟就赶到现场急救。

  “血压很低,去配药房拿点速效救心丸和银杏叶片先吃上。等会好点了,得去镇上的医院做检查。”

  “不用去医院吧?”

  “要去!这可能是出现了短暂性脑缺血,还伴有心悸,检查不能遗漏。”何新能态度非常坚决。

  这是何新能的日常。在大蟠溪村,哪里有人生病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何新能的身影。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村卫生室俨然就是急诊。只要村民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他随叫随到。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位乡村好医生,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女儿。”49岁村民张寿利说。时间拨回到28年前,刚过完农历新年,天寒地冻。一天凌晨,村卫生室的门就被敲开。何新能一听说有人要生了,套上衣服赶紧出了门。

  张寿利的家,位于村子最偏僻的角落,地势也高。寒夜里,何新能背着药箱,打着手电筒,一瘸一拐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医生来了!”疼得满头大汗的张寿利一听这句话,心里瞬间踏实了不少。

  在卫校,何新能学过接生技能。他紧锣密鼓地准备,并在床边不停鼓励产妇:“用力……用力……加油!”

  3个多小时后,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一场硬仗打下来,何新能精疲力尽,安顿好一切默默离开时,已是天明时分,他一夜未眠。

  除了张寿利女儿,村里还有4个孩子是经他手接生的,全都母子平安。

  “多亏了何医生,我们村当时不通公路,如果要去乡卫生院生产,得让人抬着走上两三个小时,十万火急的事,怎么耽搁得起啊!”张寿利说。

  张寿利一家都受益于何新能。两年后,她的丈夫患上了胃癌,何新能常常带着药来家里探望。

  丈夫去世后,张寿利去东阳城区打工,跟何新能还经常联系。“我女儿结婚时,何医生还来喝过喜酒,他常对我说:‘回村记得来我家吃饭’。他真是一个好人,就像亲人一样。”说着说着,两行热泪顺颊而下。

  张寿利的老家在云南大理,外嫁东阳。“何医生温暖、善良、热心,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都一视同仁。谁家有个头痛脑热,他都当成是自己的事情一样上心。”

  “我家孩子发高烧,医生快给看看!”20多年前的一天深夜,一位母亲抱着一个两岁婴儿,站在卫生院门口急匆匆对他说。扒开襁褓一看,婴儿的小脸涨得通红,一摸手,滚烫。体温一量,接近41℃。“快抱进来!”何新能赶忙给孩子打了一针退烧针,这才转危为安。

  第二天一早,这位母亲专程向何新能致谢。

  “孩子的烧退了吧?”

  “退了,感谢何医生,到乡里路远,交通不便,怕孩子发烧出问题,昨晚幸好有您!”

  “何医生腿脚不方便,但只要去招呼一声他总会帮助我们。他服务周到,我们也信任他。”村民杨忠英说。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那天我刚睡下,就有人来敲门。一个老人哮喘病发作了,家人非常着急。”何新能背上药箱,一瘸一拐地走了五六公里山路,来到老人家里。当天下着雨,只顾着赶路的何新能被淋湿了,冻得瑟瑟发抖,忙了一宿,老人转危为安,他却病倒了。

  在村里,祖孙三代都找何新能看病的家庭,不在少数。“自我记事起,村里看病就是找新能叔的。”大蟠溪村党支部书记何江平今年43岁,“小时候半夜发烧,我妈带着我火急火燎的,咣咣咣敲门,新能叔行动不便,但也是耐心地给瞧病,现在我孩子的病,也都找他看。”

  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你刻上心碑!

  “我是医生,就该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

  在何新能看来,村民的健康,真挚的感谢,是他行医这一路最大的荣耀。伯特兰·罗素曾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写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何新能正是凭借这份对患病村民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义无反顾扎根山村。

  何新能的卫校同学中,有的当上了医院负责人,有的是城里大医院的专家、科室主任,只有他,一头扎进深山,默默奉献。“不为名和利,村民对我的支持和认可,是支撑我43年坚持做乡村医生的最大动力。”

  大蟠溪村,坐落在层峦叠嶂大山深处的山坳。从三单乡政府出发,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要翻过两座大山。

  村子周围全是山。有一次,村民喊来太阳能电器安装师傅,后者进村一看,扭头就走。年轻人大多数离开了,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

  大蟠溪村交通不便,范围却不小,甘竹山头、仙家地、王水等多个居住点散落在山间。出诊之路曲折蜿蜒,别人走半小时,腿脚不便的何新能要走上一两个小时。

  为了让病人少些等待,2015年,何新能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代步。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很多陡坡车子开不上去,他只好下车徒步。2018年5月18日傍晚,天逐渐黑了下来,何新能骑车出诊归来,在一处山路急弯刹车失灵,他被重重甩出,眼前一黑,不省人事。

  “他躺在地上没了知觉,满脸是血,车子翻在一边。”张寿利和村民们正好路过,七手八脚把他抬去了医院。这一摔导致何新能全身多处骨折、头皮撕脱伤,在病床上一躺就是3个多月。直到现在,他右脸颊仍留着一道长长的疤痕。

  “好多人来看,甚至还有几乎不离开村子的长辈,我何德何能啊!”何新能不善言谈,回想起当年,眼眶湿润了。即便躺在病床上,他还在用手机帮人看病、开药……

  这已经不是何新能第一次倒在出诊路上了。2014年,他在出诊路上滑倒,脸上也受了伤。2017年,他也摔了一跤,腰椎骨折。

  身边人劝他,别出诊了,坐诊得了。何新能态度很坚决:“多大点事!病人出不了门怎么办?我是医生,就该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

  每年两三千公里的行驶里程,第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开了不到4年后,就报废了。2019年,他又花四五千元买了第二辆三轮车,4年不到,车上显示的公里数已近一万公里。

  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只要一接到求助电话,何新能条件反射般放下碗筷,起身就走。这两年,妻子张秀然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对丈夫的事业,她一直很支持。

  大多数村民家庭条件一般,何新能总是处处替病人着想,开药时尽可能开医保可以报销的药品。“看病要让乡亲们不花钱、少花钱。”

  刚行医时,有的村民家里困难,何新能只收些药材的成本费;有的老人看病后拿不出钱,他也不去催讨。有时候,一年下来,村民赊欠的医疗费有好几百元,在那个年代,不是小数目,但何新能深知村民的不易,想想算了,干脆一把火把欠款单据全烧了。

  有人说,何新能是好人,就是有点傻。“不傻的话,怎么不去大城市或县里当医生,或者开私人诊所,肯定比在村里赚得多。”有人开玩笑地说。他不以为然:“做人不能只图钱。”

  其实何新能自己手头也不宽裕,他的收入主要来自每年政府财政补贴的3万元,以及5元钱的门诊挂号费,何新能的妻子张秀然,一边开副食店,一边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行医40余年,何新能一家积蓄微薄,他东拼西凑借了20多万元,2019年才盖了新房,一楼大半空间都做了卫生室。没钱装修,一楼以上均只简单涂了层水泥。

  不求名,不图利,何新能43年如一日,甘当大山里的健康守护者,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茫茫大山难阻隔一位又一位乡村医生的初心

  43年来,何新能累计上门诊疗3万余次,行医足迹连起来超5万公里。2021年,何新能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乡村医生”。耳濡目染,他的女儿也已经成为一名医生。一儿一女都在外地,他都没时间出山去看一回。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他却说:“只要大家有需要,我会在村里一直干下去。”

  何新能是全市1200余名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坚持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加快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2023年,“新改扩建村卫生室”项目同时列入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列为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光东阳全市已有231家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打通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小病不出村”。

  三单乡卫生院副院长俞红强介绍,东阳市是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要求达到70%以上,而大蟠溪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了87.7%和84.6%,这份漂亮成绩单,与何新能的努力分不开。“何新能的工作,有效减轻了我们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压力,让医疗服务与老百姓零距离。”

  12月6日,夜幕降临,寒气逼人。采访时,正说话间,何新能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他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迅速清点器械和药品,背起药箱上了车。

  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一团漆黑,远方没有一点灯火,他油门一轰,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了黑夜的怀抱,蜿蜒的路上,那一盏车灯默默发出微弱的光,努力照亮前方的路途。何新能明白,这一束微光,便是许多山里百姓的曙光和希望……

  青山不负,流水有情,茫茫大山也难阻隔一位又一位乡村医生的初心。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