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杭州民生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民生健康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维生素与矿物质类非处方药品和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悉,民生健康预计募集资金8.91亿元,将主要用于维矿类非处方药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保健食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研发中心技改项目建设。
近年来,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不断做优做强上市企业矩阵。包含民生健康在内今年已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截至目前,经开区上市企业总数已达20家,区级及以上上市培育企业近40家。
实力出众,屡受资本青睐
1月30日,杭州福斯达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主板上市的兔年第一股;5月19日,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临平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这是经开区今年另外两家新增的上市企业。
安杰思是一家从事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临床使用效果,在内镜微创诊疗器械行业已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福斯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各类深冷技术工艺的开发及深冷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是国内少数具备制氧容量80000m3/h等级特大型空分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其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深冷成套装备在海外的领先品牌。
如今,经开区内已拥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浙江省隐形冠军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6家。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经开区加速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砝码”,也成为经开区上市之路上的一批又一批“生力军”。
产业集聚,积蓄发展动能
企业为何纷纷向经开区靠拢?这其中既有规划布局、企业向经开区集中的外部原因,更有经开区坚守实体经济、扎实推进“未来智造城”建设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经开区毫不动摇坚持开发区姓“工”,立足产业为王,在加速构建以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为主导、家纺时尚产业提升发展的“2+1”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重点谋划推进“专精特新”“半导体”“生物医药”3个“1平方公里”产业园,引培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加快“建链补链强链”,产业方向愈发明晰。
同时,经开区积极推进“凤凰”“冠军”“扎根”“小升规”等企业培育计划,建立58家企业梯队培育库和100家“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竞争力,经开区积极探索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特色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链,不断做强产业支撑,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精准服务,四两可拨千斤
经开区上市公司数量达20家,与经开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今年以来,经开区开展“企业大走访”,组建开发区上市工作服务专班,已走访企业800余次,协助企业解决问题600余个,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4.8亿元,惠及企业共计389家。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要求,我们科学制定上市培育企业发展计划,采取‘一事一议’、实现‘一企一专班’和‘一企一方案’,部门联动组团协调解决企业股改、辅导、挂牌、上市各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经开区已开展重点企业上门服务40余次,召开上市专题协调会、上市培育企业培训会和集体学习10余次。
如某上市企业在科创板IPO批复后在上市时机上遭遇难题,经开区便组织经验丰富的保荐机构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股市行情和政策因素优选上市时机,最终助力企业成功敲钟。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经开区完善的服务培育体系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令企业避免处于自发、单打独斗冲刺上市的境地,营造出了经开区企业积极上市的良好氛围,令更多企业从“要我上市”转换成“我要上市”。(通讯员 余新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