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中医药高地的衢州底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打造中医药高地的衢州底气

来源:衢州日报2023-09-05 10:38

  衢州日报记者 蓝晨 腊莎 通讯员 余文忠

  一把草药、一根银针,皆可成为中医的一剂良方。如今,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国国粹正在释放它的千年魅力。

  时光穿越到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亲自谋划部署“中医药攀登”工程。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部署,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健康浙江建设。

  近年来,衢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国粹,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发展高地”,创建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8月30日,衢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阶段性成果。

  一根针,撬动百年医学文脉

  衢州医学发展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儒风浩荡,名医云集、名师荟萃。相传神农氏、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相继在药王山采集草药,留有“神农谷”“神农炼丹”古迹和“药王居”遗迹。

  史志记载,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始建药师寺,唐代设立州医学,北宋设立县医学,元代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衢州路医学提领刘光大创办神农殿讲堂和惠民药局,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刘光大之子刘咸创办济民药局。明清时期,衢州每年向朝廷进贡陈皮、枳壳等本地道地药材20多种,拥有天福堂大药房、同德堂和慈福堂等百年老店。

  不仅如此,刘光大、刘全备、杨继洲、雷丰、江诚等均为其中翘楚且多为医官。医学古籍浩如烟海,尤以《针灸大成》最为杰出。

  衢江区全旺镇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大规模种植中草药金线莲。

  《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是明代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共10卷20余万字,至今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多种语言,有79种版本,堪称中国古代医学瑰宝。

  “细条慢缕握在手,一针一孔转乾坤”。走进衢州市中医医院杨继洲针灸推拿楼,环境清雅宜人。医院针灸医生专家手捻一根根小银针,锁定穴位后,选穴、刺入、捻转,一气呵成,银针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一扎一弹间,展现妙手仁心……

  400多年前,明朝的衢州六都杨村,出现了“针圣”杨继洲,他凭借精湛的针灸医技,留下无数金针救人的故事。其编著的医学巨著《针灸大成》,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片针灸圣地,数代名师的传奇如潺潺江水不断延续。

  今天,衢州市赓续“杨继洲针灸”文化根脉,擦亮“针灸圣地、康养福地”文化品牌,从医疗、教育、文化等维度综合发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发展高地,全力创建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

  “衢州杨继洲针灸”的传承和发展,使得针灸推拿在衢州市域各医院大力推广普及。

  2017年,衢江区中医院挂牌成立杨继洲针灸医院,吸引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中的传承人张缙、针灸院士石学敏等一批高端人才集聚。衢江区获得了2017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的举办权,并确定将世界针灸康养大会永久性常设会址设在衢江。此外,全市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针灸科,其中三级中医医院设置专门的针灸病区。

  不仅如此,杨继洲针灸还入选国家级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继洲针灸、常山民间中医偏方诊疗、大陈蛇伤医术、产母药、衢州雷氏医学、叶氏中医儿科秘传医技、中医刺络放血、叶氏中医传统膏丸、徐凤子午流注针灸、常山中药合香技艺等入选衢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针灸学会衢州科技创新服务站建设的落地成果,今年5月16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浙闽赣皖针灸技能培训中心、中国针灸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6家杨继洲针灸师徒制人才培养基地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为当地针灸事业发展注入人才这一源头活水。

  为了更好地弘扬“一根针”,市政府印发《衢州市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创新治理体系等5项15条重点任务。《方案》提出,成立衢州市中医药传承发展跨部门协调机制,2023年重点落实基层中医馆中医师配备,完善针灸等诊疗功能。

  据悉,2025年全市将实现所有公立中医医院设置针灸推拿科,有条件地开设针灸病区或病床;衢州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杨继洲针灸专科联盟,组织参与《新针灸大成》编撰工作,成立四省边际杨继洲针灸科普基地;在全市设置中医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针灸诊疗服务,并开展“送针灸上门”等特色诊疗服务;出台支持和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提供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服务,在文化传承方面,将“针圣故里”融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依托衢江区药王山景区,集中展示《针灸大成》等针灸名著和张缙等针灸名家文化。

  一片叶,做大浙江道地药材资源库

  衢州素有“浙江绿源”美称,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衢州市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全国第三次、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全市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1186种,其中药用植物185科涉及1129种,珍稀名贵野生药用动植物近百种,黄连、厚朴、蕲蛇、乌梢蛇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

  日前,龙游县大街乡的神农谷中草药种植基地负责人俞永华,望着眼前近5000亩的山林满怀憧憬: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在中药材种植加工溯源体系上的合作稳步推进后,将加速推动基地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基地种植了芍药、黄精等中草药,并逐步建成神农谷田园综合体。俞永华介绍说,芍药全身都是宝,花可萃取精油,根属“浙八味”之一,每亩芍药利润近3万元。公司正着手自创品牌研发养颜产品,深挖产品附加值。

  衢州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围绕“衢六味”和“一县一优势”,全力打造衢系中药材区域公共品牌,将衢枳壳、白及、陈皮、猴头菇、白花蛇舌草、黄精确定为“衢六味”品种,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产地加工、产品开发、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16年“衢枳壳”列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2018年衢州市遴选了“衢六味”道地中药材;2017年衢枳壳、覆盆子和三叶青入选“新浙八味”。

  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炙推拿科医护团队。

  “我们从种植到药品生产加工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近日,浙江广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光拿着口服三叶青粉中药饮片自豪地介绍,“我们从种植到药品生产加工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公司在衢江区廿里镇落地的三叶青全产业链项目,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采收名贵中药材“新浙八味”之一三叶青60余吨。通过大企带小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村民每年至少增收2.8万元,用一片“金叶子”铺就一条“共富路”。

  《针炙大成》古籍。

  国家级非遗“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金瑛为患者施针。

  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年产值7亿多元,有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130余家,其中规范化生产基地80余个。近三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年均增长幅度均在10%左右。衢州市被浙江省列为中药材重点发展地区,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新兴农业主导产业。

  一张网,夯实“四省边际中医药发展高地”

  “前几天就听说今天专家要过来,我就提前预约挂号了。”“家里老母亲本身身体就不舒服,出趟远门不容易,专家来了就太好了……”昨日下午2点30分,衢州市中医医院舒琦瑾专家工作站诊间外,闻讯赶来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舒琦瑾教授第一时间换上白大褂,开启了一整天的诊疗序幕。

  今年3月,浙江省中医院舒琦瑾教授专家工作站落户市中医医院。依托专家工作站,团队定期派驻专家到市中医医院开展临床诊疗带教,传承临床经验、科研培训及指导等。有需要的患者,不用再跑杭州,“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近年来,衢州在医疗合作领域大动作频频,加速医疗资源整合、融合。如今,衢州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杭衢卫健山海协作升级版。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合作平台,深化合作项目,促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要素向衢州聚集,带动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水平,让百姓“家门口看名医”成为衢州市民就医常态。

  在2017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上,针圣杨继洲祭拜大典在杨继洲广场举行。

  衢州市作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之一,依托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的机制架构,中医治未病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以市、县公立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站)为基础,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衢州市深化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通过订单式定向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等方式,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壮大领军人才队伍。2022年底,全市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1472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为8.6%。其中公立中医医院执业(助理)医师412人,全市共有各类市级、省级名中医31人,各类市级、省级中医类重点学科11个。

  今年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衢州市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建设覆盖全域、特色鲜明、模式创新的中医药医疗保健康养服务体系,探索有利于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多层级人才培育路径,集约化发展种植加工、商贸服务、文旅康养产业链,搭建医疗健康、产品研发和产销衔接服务平台,打造中医药康养产旅融合发展高地,打造“中国针灸城”城市品牌。

  据悉,下一步浙江省还将以推进衢州市改革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加强指导卫生医疗领域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按照中药产业“六谷集聚”布局,积极鼓励支持衢州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康养产业;积极推动省内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与衢州加强合作建设,支持中医科学大会、世界针灸康养大会等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主题盛会落户衢州;加强产业、科技、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支持衢州按照有关要求争创全省中医治未病创新改革试点。

  当前,衢州正大力推进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衢州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2025年发展目标: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四省边际综合领先,中医药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在全省争先进位,中医药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在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谱写新时代健康衢州新风采。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5000多款产品亮相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

  • 探寻辽上京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