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大家谈”圆桌会议于6月7日,在浙江书房举办。在现场,大家围绕非遗年轻化、体验场景化、传播多元化等话题探讨交流,为浙江省非遗馆的打造建言献策。
浙江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浙江有9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2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6项省级非遗项目。
浙江省非遗馆位于杭州市之江文化中心,建筑面积35000㎡,是我国首座大型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围绕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等五大功能开展建设,努力打造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浙江文化标志。目前,场馆建设以及开馆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将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实施开馆。
据悉,馆内的一、二层为基本陈列,由民间文学、传统技艺和美术、传统医药游艺、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五大板块组成,呈现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完整样貌;三层为传统工艺和传统戏剧两大专题厅以及传统表演艺术厅;四层为非遗数字和文献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场馆的地下一层还集中了非遗美食体验、非遗传承体验和临展厅等更多功能,游客可以品尝到全省各地的特色美食,并学习非遗手工艺制作。
目前,该馆已征集到藏品472件(套),材质涉及金属、竹木、陶瓷、刺绣丝织、纸质等众多门类,以及与非遗项目相关的文献、音影像等藏品。随着开馆的临近,征集工作正进入高峰,2023年藏品数量预计将突破2000件(套),到2025年藏品数量预计将突破3000件(套)。
为做好浙江省非遗馆的宣传工作,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营造开馆氛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从6月起组织开展“大家谈”圆桌会议、志愿者招募、藏品寻访、媒体探馆、讲解比赛、官方发布、打卡体验等多项宣传活动,集中面向社会推荐省非遗馆。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从时间、空间、物质和文化等四个维度全面展示了浙江绵延万年的非遗文脉,相信更多新颖的展示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见人、见物、见生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说,浙江非遗馆所在的之江文化中心是一座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在未来将成为“文化浙江”的金名片,对增强浙江文化活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