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藕爸”圈“粉”!临平崇贤古法技艺里“飘”出共富新味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 正文

“藕爸”圈“粉”!临平崇贤古法技艺里“飘”出共富新味道

来源:杭+新闻2022-11-24 16:31

    装载着原材料的大货车驶进厂区,工作人员正在用叉车运送货物,加紧时间进行腾仓扩容、备足货源——临平区崇贤街道沈洪奎、沈鹏父子经营的三家村藕粉厂内,这样的忙碌从上个月开始就几乎没有停过。

    厂区另一角,两代“藕爸”正在品尝新产品的口味,选择产品包装,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双十二”。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每每读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里这样的表述,新乡贤沈洪奎父子都有一种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的感觉。

    两代人的创业,整个乡村的共富未来,都藏在了这字里行间。

    01

    两代“藕爸” 在传承中创新

    三家村伴运河而兴,村里种藕、挖藕、做藕粉,祖祖辈辈与藕共生。三家村藕粉也在藕粉界有着泰斗级的地位,是杭州地标性美食之一。

    三家村藕粉

    “三家村手削藕粉的传统工艺从南宋时期延续至今,代代相传,多年来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谈起自己的绰号,沈洪奎露出灿烂笑容,,“我天天和藕打交道,可不就是‘藕爸’嘛!”沈洪奎家代代做藕粉,手削藕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2011年底,儿子沈鹏辞去了杭州城里的工作回到乡村,跟着父亲学习经营藕粉厂。在沈鹏看来,像这样的“美食明珠”,之所以现在年轻人了解的不多,还是品牌自身创新力不足。接过“接力棒”的新一代“藕爸”,开始尝试用年轻人的眼光,去重新摸索藕的“脾气”,尝试藕粉产品及销售的新模式。

    “作为一家崇贤本土特色的民营企业,我们从2014年开始与电商公司合作,利用‘互联网+’‘数字+’‘创意+’等理念,与众多网红达人、直播达人建立合作,深耕研发专利技术,不断拓宽三家村藕粉电商销路,打开了‘三家村’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新空间。”沈鹏介绍道。

    冷水冲泡即溶藕粉获奖

    乘着网红产品一夜出圈的“东风”,三家村藕粉在产品本身上也“玩”出“新花样”——推出冷水冲泡的即溶藕粉,解决了藕粉冲泡难的问题,成为藕粉发展之路的又一大亮点。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街道的助力下,如今不仅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销路也不断拓宽,并不断形成藕粉文化产业链。

    三家村藕粉在李佳琦直播间热卖

    两代“藕爸”也交出了一张满意的成绩单:去年,三家村藕粉夺得天猫藕粉品类第一名,京东全网藕粉类目销量第一,旗舰店粉丝数破百万,总销售额达5000万。今年“双十一”李佳琦直播间三家村藕粉单品就卖出5万件,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7000万元。

    02

    美妙“藕”遇 村民奔共富

    运货的车辆来来回回,三家村藕粉厂生意红火,村里的“共富味”也越来越浓。

    手起刀落,藕粉团迅速变成一片片白里透微红的藕粉薄片,在匾里铺开……“藕粉制作工艺颇为复杂,其中‘削片’这一工艺是技术性最强的一环。我们厂里旺季的时候有四五十位手削藕粉技艺传承人,他们手削的藕粉薄如蝉翼。”沈鹏说,在藕粉“走出去”的同时,他们的厂子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可以增收数千元。

    手削藕粉技艺传承人削片

    “传统的手削藕粉技艺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这也是一次美妙的‘藕’遇。”三家村党委书记姚炳财感慨道,三家村藕粉品牌的打响直接促进了产地原料吸纳量的增加,促进了本地藕农的增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不少游客特地赶来村里来买地道的手削藕粉,藕粉工坊人气旺,村民的口袋也日渐鼓起来了。

    今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临平段)——崇贤塘栖段项目已经开工,三家村将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游客就可以乘坐游船从杭州、塘栖到三家村品尝藕粉。“村里还缺少一个真正能让游客驻足的地方。”沈鹏站在荷塘边畅想着未来,“我想建个小小的展览馆,向大家展示三家村藕粉的发展之路。”

    “我们正在打造省级非遗工坊,建立藕粉文化传承基地和手工坊,培养非遗传承人,以当地特色产业藕为主打产品,形成藕粉文化产业链,推陈出新,把藕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助力共同富裕。”崇贤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崇贤将以莲藕产业为主导,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建设,走出一条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道路。

    杭+新闻

    临平微融圈 莫骁琦 顾晓燕 崇贤街道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