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谢谢你们,帮忙解决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问题,现在路面修好了,出行方便了,连垃圾散发的异味都没有了,邻里之间吵架的人就更少了。”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祯埠镇岭安小区的陈大爷握住政府办事员的手欣喜不已。
岭安小区是2006年为滩坑电站移民所建的小区,电站移民从独门独院搬到了楼房居住,虽然身份和环境改变了,但旧有的生活习惯却没有完全改变,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健全。这就造成了人人门前屋后堆放杂物、随意抛洒垃圾、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多年来,邻里之间矛盾纠纷不断,当地政府多次进行调解,并对小区进行严格管理,但成效一直不理想。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7月,祯埠镇委员履职小组牵头组织村民代表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群众和县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围绕“如何完善提升基础设施项目”面对面说了说“心里话”。
“天气一热,垃圾的臭味太大,实在没办法忍受”“村头的那户经常乱丢垃圾,经常刚扫完,路面上就又堆着垃圾了”“小区东面的路面太不平整了,很多人都不愿意定点投放”……大伙儿积极发表观点,与会人员商量着提出解决办法,积压心理多年的不快也一扫而空。这样的活动形式也让当地的政府部门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到村民们的困难,主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化解群众心头的烦心事。
据悉,为营造有事好商量、有事商量好的良好氛围,按照协商议事、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总要求,今年6月,祯埠镇正式成立祯埠镇民生议事堂。随后,祯埠镇在8个行政村分别设立了协商驿站,共开展协商活动2场,议事7件。村民们反映的饮用水管网、污水处理系统、路灯、路面硬化等事项都已经在推进解决。
然而,“民生议事堂”只是祯埠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祯埠镇统筹调配矛盾调解资源,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治理模式。其中,“共享法庭”就已经覆盖了祯埠镇辖区内所有的行政村,今年已经开办法律诊所活动11次,线上调解25次。线上线下一站式的解纷平台,成功为群众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260余起,调处跨国纠纷30余起。
“随着镇域社会治理成效的凸显,祯埠镇推进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效。”祯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麻键威说,他们将继续依托“一堂一庭”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带动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收。(通讯员吴科俊 朱丹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