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 正文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来源:杭州交通9182022-09-15 08:04

  记者:王欣/ 通讯员:江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杭州交通918

  “真没想到会有毒!”9月初,在急诊观察病房里,53岁的王婶(化名)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仍忍不住后怕。隔壁几个床,分别躺着她的老公、儿子还有妹妹,都因蘑菇中毒被收治入院。

  9月4日清早,家住湖州德清、种植有大片葡萄的王婶在自家果园里发现了一簇簇新鲜的蘑菇。一朵朵洁白可爱的蘑菇呈环状分布,犹如珍珠散落在田埂上,生机勃勃、洁白玲珑。圆滚滚、胖嘟嘟的伞盖娇艳欲滴,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手痒痒摘了个一干二净。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患者带来的毒蘑菇样本

  之前,王婶曾听街坊邻居和新闻报道过野外采蘑菇进食导致中毒的事件,所以在野外看到蘑菇一般不碰不采,但她转念想到这是“自家果园里长的蘑菇,应该不会有毒”,勤俭持家的王婶也就就地取材、放心烹饪了。她将采来的蘑菇分成两份,当天中午给全家人烧了一道“榨菜蘑菇汤”,下午打算用剩下的一半炒菜吃。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当天中午,一家四口把蘑菇汤全部拌饭“打扫干净”。结果,还没到吃晚饭时间,王婶和老公、儿子、妹妹陆续开始头晕目眩、上吐下泻,家里两个卫生间瞬间不够用了,后面几个人虚弱得只能躺在床上抱着脸盆呕吐。王婶的老公纳罕“明明吃得很清淡、怎么会上吐下泻”,儿子听说王婶的蘑菇是自家地里采来的,当即意识到可能是中毒了,连忙拨打120,一家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他们还随身携带了没吃完的另一半新鲜蘑菇。

  湖州当地医院高度怀疑是误食毒蘑菇中毒,医院立即予以洗胃处理,减轻体内毒素,接着,王婶一家被转诊至对各类中毒有着丰富救治专业经验的浙大一院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它是蘑界常见杀手,又称“ICU菇”

  急诊科主任陆远强带领团队接诊了王婶一家,仔细看了王婶带来的蘑菇,陆主任第一时间判断导致中毒的是“大青褶伞”,它俗称“铅绿褶菇”,是我们国家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一种毒蘑菇。与此同时,陆远强主任几乎是同一时间火速联系省疾控中心专家徐小民周末加班加点进行鉴毒。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专家根据外观、蘑菇特征鉴定——一家四口确系“大青褶伞”中毒。陆远强主任介绍,“大青褶伞”这种蘑菇主要含有青褶伞素,是一种胃肠炎型毒素,能够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发病快,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等,往往在食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中毒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3天好转,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经过救治,王婶一家4口很快就脱离危险,出院时王婶万分感慨:“这顿不要钱的野蘑菇,是吃过最贵的野味了,以后再也不敢乱采、乱吃!”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其实,大青褶伞在我国的分布极广,而且一年四季均会生长,集中出现在6-10月。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绿化带、荒地及垃圾堆旁,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是离我们最近的毒蘑菇之一。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它的菌盖在幼时为半球形,像竖着的鸡蛋,中部稍突起,顶端点状浅褐色斑驳,成熟后菌盖平展如伞,大可如碗口。菌肉菌褶松软,初为污白色,逐渐变为浅青绿色,掰开或损伤后,青绿色越发明显,所以又被称铅绿褶菇。”陆远强主任介绍,每年浙大一院急诊科都会送来形形色色的蘑菇中毒患者,这些毒蘑菇中除了大青褶伞还有鹅膏菌、盔孢伞,丝盖伞,丝膜菌等。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7种类型。其中,浙江主要的剧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横纹肌溶解型3类。另外,误食毒蘑菇后,引起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涎、流泪、潮热、谵妄、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等。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