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 正文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来源:杭州交通9182022-09-15 08:04

  记者:王欣/ 通讯员:江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杭州交通918

  “真没想到会有毒!”9月初,在急诊观察病房里,53岁的王婶(化名)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仍忍不住后怕。隔壁几个床,分别躺着她的老公、儿子还有妹妹,都因蘑菇中毒被收治入院。

  9月4日清早,家住湖州德清、种植有大片葡萄的王婶在自家果园里发现了一簇簇新鲜的蘑菇。一朵朵洁白可爱的蘑菇呈环状分布,犹如珍珠散落在田埂上,生机勃勃、洁白玲珑。圆滚滚、胖嘟嘟的伞盖娇艳欲滴,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手痒痒摘了个一干二净。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患者带来的毒蘑菇样本

  之前,王婶曾听街坊邻居和新闻报道过野外采蘑菇进食导致中毒的事件,所以在野外看到蘑菇一般不碰不采,但她转念想到这是“自家果园里长的蘑菇,应该不会有毒”,勤俭持家的王婶也就就地取材、放心烹饪了。她将采来的蘑菇分成两份,当天中午给全家人烧了一道“榨菜蘑菇汤”,下午打算用剩下的一半炒菜吃。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当天中午,一家四口把蘑菇汤全部拌饭“打扫干净”。结果,还没到吃晚饭时间,王婶和老公、儿子、妹妹陆续开始头晕目眩、上吐下泻,家里两个卫生间瞬间不够用了,后面几个人虚弱得只能躺在床上抱着脸盆呕吐。王婶的老公纳罕“明明吃得很清淡、怎么会上吐下泻”,儿子听说王婶的蘑菇是自家地里采来的,当即意识到可能是中毒了,连忙拨打120,一家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他们还随身携带了没吃完的另一半新鲜蘑菇。

  湖州当地医院高度怀疑是误食毒蘑菇中毒,医院立即予以洗胃处理,减轻体内毒素,接着,王婶一家被转诊至对各类中毒有着丰富救治专业经验的浙大一院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它是蘑界常见杀手,又称“ICU菇”

  急诊科主任陆远强带领团队接诊了王婶一家,仔细看了王婶带来的蘑菇,陆主任第一时间判断导致中毒的是“大青褶伞”,它俗称“铅绿褶菇”,是我们国家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一种毒蘑菇。与此同时,陆远强主任几乎是同一时间火速联系省疾控中心专家徐小民周末加班加点进行鉴毒。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专家根据外观、蘑菇特征鉴定——一家四口确系“大青褶伞”中毒。陆远强主任介绍,“大青褶伞”这种蘑菇主要含有青褶伞素,是一种胃肠炎型毒素,能够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发病快,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等,往往在食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中毒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3天好转,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经过救治,王婶一家4口很快就脱离危险,出院时王婶万分感慨:“这顿不要钱的野蘑菇,是吃过最贵的野味了,以后再也不敢乱采、乱吃!”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其实,大青褶伞在我国的分布极广,而且一年四季均会生长,集中出现在6-10月。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绿化带、荒地及垃圾堆旁,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是离我们最近的毒蘑菇之一。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它的菌盖在幼时为半球形,像竖着的鸡蛋,中部稍突起,顶端点状浅褐色斑驳,成熟后菌盖平展如伞,大可如碗口。菌肉菌褶松软,初为污白色,逐渐变为浅青绿色,掰开或损伤后,青绿色越发明显,所以又被称铅绿褶菇。”陆远强主任介绍,每年浙大一院急诊科都会送来形形色色的蘑菇中毒患者,这些毒蘑菇中除了大青褶伞还有鹅膏菌、盔孢伞,丝盖伞,丝膜菌等。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7种类型。其中,浙江主要的剧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横纹肌溶解型3类。另外,误食毒蘑菇后,引起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涎、流泪、潮热、谵妄、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等。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