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 正文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来源:杭州交通9182022-09-15 08:04

  记者:王欣/ 通讯员:江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杭州交通918

  “真没想到会有毒!”9月初,在急诊观察病房里,53岁的王婶(化名)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仍忍不住后怕。隔壁几个床,分别躺着她的老公、儿子还有妹妹,都因蘑菇中毒被收治入院。

  9月4日清早,家住湖州德清、种植有大片葡萄的王婶在自家果园里发现了一簇簇新鲜的蘑菇。一朵朵洁白可爱的蘑菇呈环状分布,犹如珍珠散落在田埂上,生机勃勃、洁白玲珑。圆滚滚、胖嘟嘟的伞盖娇艳欲滴,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手痒痒摘了个一干二净。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患者带来的毒蘑菇样本

  之前,王婶曾听街坊邻居和新闻报道过野外采蘑菇进食导致中毒的事件,所以在野外看到蘑菇一般不碰不采,但她转念想到这是“自家果园里长的蘑菇,应该不会有毒”,勤俭持家的王婶也就就地取材、放心烹饪了。她将采来的蘑菇分成两份,当天中午给全家人烧了一道“榨菜蘑菇汤”,下午打算用剩下的一半炒菜吃。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当天中午,一家四口把蘑菇汤全部拌饭“打扫干净”。结果,还没到吃晚饭时间,王婶和老公、儿子、妹妹陆续开始头晕目眩、上吐下泻,家里两个卫生间瞬间不够用了,后面几个人虚弱得只能躺在床上抱着脸盆呕吐。王婶的老公纳罕“明明吃得很清淡、怎么会上吐下泻”,儿子听说王婶的蘑菇是自家地里采来的,当即意识到可能是中毒了,连忙拨打120,一家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他们还随身携带了没吃完的另一半新鲜蘑菇。

  湖州当地医院高度怀疑是误食毒蘑菇中毒,医院立即予以洗胃处理,减轻体内毒素,接着,王婶一家被转诊至对各类中毒有着丰富救治专业经验的浙大一院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它是蘑界常见杀手,又称“ICU菇”

  急诊科主任陆远强带领团队接诊了王婶一家,仔细看了王婶带来的蘑菇,陆主任第一时间判断导致中毒的是“大青褶伞”,它俗称“铅绿褶菇”,是我们国家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一种毒蘑菇。与此同时,陆远强主任几乎是同一时间火速联系省疾控中心专家徐小民周末加班加点进行鉴毒。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专家根据外观、蘑菇特征鉴定——一家四口确系“大青褶伞”中毒。陆远强主任介绍,“大青褶伞”这种蘑菇主要含有青褶伞素,是一种胃肠炎型毒素,能够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发病快,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等,往往在食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中毒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3天好转,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经过救治,王婶一家4口很快就脱离危险,出院时王婶万分感慨:“这顿不要钱的野蘑菇,是吃过最贵的野味了,以后再也不敢乱采、乱吃!”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其实,大青褶伞在我国的分布极广,而且一年四季均会生长,集中出现在6-10月。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绿化带、荒地及垃圾堆旁,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是离我们最近的毒蘑菇之一。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它的菌盖在幼时为半球形,像竖着的鸡蛋,中部稍突起,顶端点状浅褐色斑驳,成熟后菌盖平展如伞,大可如碗口。菌肉菌褶松软,初为污白色,逐渐变为浅青绿色,掰开或损伤后,青绿色越发明显,所以又被称铅绿褶菇。”陆远强主任介绍,每年浙大一院急诊科都会送来形形色色的蘑菇中毒患者,这些毒蘑菇中除了大青褶伞还有鹅膏菌、盔孢伞,丝盖伞,丝膜菌等。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7种类型。其中,浙江主要的剧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横纹肌溶解型3类。另外,误食毒蘑菇后,引起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涎、流泪、潮热、谵妄、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等。

浙江一家人集体进医院!只因吃了这个“鲜物”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