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几天,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利顺村种植户宋佳海一直琢磨着是否要参与村里的共富大棚项目,正陷入迷茫的他意外地接到了通知,就在村文化礼堂里,桐乡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科长张芹为村民及周边的农户、村干部送来了一场精准的政策宣讲。
听完宣讲后,宋佳海豁然开朗:“自己建大棚,流程繁琐,一次性投入大。参与‘共富大棚’项目,我们可以和村里协商,缩短流程,缓解资金压力。”
令宋佳海颇为感叹的是,“农村文化礼堂仿佛有‘读心术’,知道我在烦恼什么,还送来了解决问题的‘及时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要从嘉兴桐乡开发的“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说起。作为全省数字文化系统重大改革项目“礼堂家”的省级试点,今年以来,桐乡围绕文化礼堂“建管用育评”效能整体提升,创新打造“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建立起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宣教点单派单机制、农村文艺团队交流共享激励机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管理线上联审机制,进一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数字内容供给协同机制。
所以,当利顺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朱琳了解到宋佳海等农户的烦恼后,她打开“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选定“思政在礼堂”场景,发布“强村富民政策解读”宣讲需求。张芹在线上完成匹配、接单,把宣讲“送”到礼堂。
农村文化礼堂是公共文化服务最前沿的文化阵地,如何让文化礼堂升华为广大农村的“精神文化空间”、农村居民的“生命空间”,推动农村“精神共富”,是嘉兴一直致力探索的工作。“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就是嘉兴数字文化建设重点打造的应用场景之一,它运用数字化改革理念,推动新阶段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面转型,全面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效能,实现农村文化阵地功能的整体性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系统性重塑。
目前,该应用已开通市、镇、村三级礼堂宣讲管理员账号188个,入驻了来自文化、卫生、法律等领域的业务骨干、专家学者1100多名,服务覆盖全市176个文化礼堂。其中,“思政在礼堂”场景上线以来,对接匹配举办农村文化礼堂宣讲活动1200多场次,约12.4万人次农村群众现场聆听宣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正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数字文化是今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的新增系统,是浙江省委赋予宣传文化战线的重大任务。嘉兴是“红色根脉”之地,如何主动扛起红船起航地的使命担当,用好用活宝贵的红色资源,在加快打造数字文化系统的标志性成果的“赛道”上脱颖而出?嘉兴抓住“红色资源在线”系统建设试点市、试点县(市、区)的契机,嘉兴秀洲市、区两级共同开发打造“红色润心”应用系统,构建红色资源集成管理应用体系,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打开“浙里办”,搜索“红色资源在线”可以看到,红色资源场景里有光辉足迹、红色阵地、红色事件、红色人物和红色实物,通过不同的筛选条件以及分类方法呈现不同的数据分析;红色管家场景,呈现了当前所有红色阵地的三色预警状态;红色讲堂场景,呈现了讲师的类型结构分析和课程内容的热度;红色游学场景,实时显示区域内参与红色游学的人数和热度的分析;红色研创场景,展示研究专家、文艺作品和资源转化分析。
近日,来自秀洲区新塍镇的16名预备党员通过“红色资源在线”,打卡了“展未来·泱泱秀水行”红色教育精品路线,感悟红色文化,体验城市蝶变跃升发展新成果,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我们第一站去了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它其实就是我们嘉兴市民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裕融合的地标性建筑,在这里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秀水泱泱的澎湃伟力之外,还能感受到现在美好生活的缩影。”党员代表吴梦杰说,“最后一站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让我们详细了解嘉兴地方党史,这些革命故事能够让我们预备党员有更深的感悟,更好地去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接下去,嘉兴将继续创新方式方法,对准数字化改革的系统跑道,全面扛起试点重任,健全完善“红色润心”应用,打造社会各界人士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切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守好红色根脉”。(通讯员杨颖慧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当日,一场以“精致与浪漫”为名的巴洛克室内乐经典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音乐会由管风琴、羽管键琴演奏家、教育家沈凡秀及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组成的清馨巴洛克乐团演奏,带来包含亨德尔、维瓦尔第、巴赫等大师作品。这场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2025五月音乐节的演出之一。5月1日至25日,以“乐彩纷呈”为主题的国家大剧院2025五月音乐节呈现27场中外音乐史上的室内乐经典作品演出,展现室内乐的传承与创新。
“五一”假日期间,位于新疆鄯善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村吸引不少游人观光旅游。